原创 联合国“五常”:二战法国投降德国,为何还能位列五常?
创始人
2025-10-27 08:00:44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一边宣战、一边激动到浑身颤抖,因为波兰过去就是苏联,所以英法宣而不战,开始“静坐战”,搬出小板凳坐在一旁期待德国攻打苏联。

然而,德国却与苏联签署条约,转头攻打了西欧诸国,穿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对法国北部实施闪电式的进攻。结果,当初认为中国无力抵抗日本的法国,自己只坚持了44天就宣告投降。

接下来的法国,在二战之中只是象征性的小规模抗德,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也谈不上什么贡献,与中国相差甚远。

我们都知道,一战之后建立“国联”,因为二战爆发而让其名存实亡;二战之后,二战战胜国建立了如今的“联合国”,如今国际政治格局主要也是二战奠定的。

问题在于:很多文章中都说,联合国是二战的结果,“五常”地位是打出来的结果,但二战法国几无参与,贡献微弱,甚至还耻辱性的投降了,肯定不是“打”出来的,那么为何还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呢?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英美苏博弈的结果。

1943年年底,德黑兰会议期间,美国就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按照罗斯福的架构:最底层的是全体成员,囊括所有反法西斯国家,中层是执行委员会,最顶层的是美苏英中“四常”,其中没有法国。问题是,美国构想中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为何是美苏英中这四个国家?

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个:

其一,在当时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唯有美苏英中四国是中流砥柱,因此选美苏英中为“四常”,这是尊重客观事实。其中,很多人瞧不起中国的抗战,其实中国对二战贡献极大,且1943年时英美苏都很需要中国抗战、以拖住日本;同时,当时全球才24亿,而中国有四亿人口......因此,中国不成为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就缺乏基本权威性和代表性。

其二,选择美苏英中为“四常”,其实也是精心选择的结果,对美国极为有利。

谈及这一段之前,先要了解一个“残酷”的历史背景,就是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不堪遭遇。

在美国的帮助下,英法打赢了一战。1918年1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来到法国巴黎。因为美国工业世界第一,远超英法两国;还是英法等欧洲各国的债权国,其中英国就向美国借了103.5亿美元;再说英法遭遇战争摧残,国力下降了很多.......因此,威尔逊踌躇满志,认为美国可以做世界老大,于是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关于“十四点和平计划”,网上有相关内容,在此就不介绍了。反正,英法理都不理,处置德国的时候,根本就不与美国商量,最终巴黎和会由英法主导,美国一无所获,威尔逊被气到生病。后来,美国人一怒之下,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拒绝加入国联!

美国在一战后期参战,明显具有投机色彩,但不管如何美国的确是战胜国,包括借钱给英法、战场死伤等在内的付出的确不少,最终却一无所获。既然如此,二战时的美国和罗斯福,要不要警惕或避免一战的遭遇?

答案是必然的,美国肯定要防止“胜利果实”再次被英法等国窃取、而让美国“付出”巨大却一无所获或少获。而选择美苏英中为“四常”,不仅可以避免一战遭遇,还让美国可以政治称霸。

首先,如果选择英美苏为“三常”,那么美国不敢保证英国与苏联不会联合架空它,因为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会不择手段。比如苏德战争前,英国对苏联极度敌视,各种妖魔化苏联,但苏德战争后随即就与苏联结盟。

同样,美国也不敢保证苏联不会联合英国架空它,因为美国最强,那么老二老三联合对付最强者,这是历史上很常见的现象。

至于基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罗斯福直接选择英法美为“三常”,这就更不可能了,且不说将苏联排除在外不现实,就说巴黎和会上英法联合排斥美国还历历在目。

其次,如果选择英法美苏为“四常”,那么对美国显然更不利。因为苏联注定难与美国走到一起,英法两个没落“贵族”虽然与美国同处西方阵营,但它俩殖民地太过庞大、显然会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走到一起,美国在其中怎么办?

第三,如果选择英美苏中为“四常”,那么对美国就有利了。

因为蒋介石政府与英国、苏联都有历史与现实的纠葛,注定难以真正走到一起;而且,蒋介石政府需要美国支持,更容易被美国控制,后来民国就与美国签署了大量卖国条约,因此民国只能倒向美国。由此,即便英苏联手,美国在联合国至少也就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在于:美国和罗斯福的算盘,苏联与英国了不了解呢?当然知道,所以就联合常任事理国问题,进行了多轮博弈。

首先,对于“英美苏中四常”方案,苏联与英国都曾反对,它们的意见是“英美苏三常”。上文分析可知,美国肯定不愿意这一方案,因为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其次,由于美国坚持“英美苏中四常”方案,于是为了自身利益,为了能够对抗美国,英国将“殖民好友”法国拉入进来,变成了“英美苏中法五常”方案。

虽然五常方案,对美国并非最好,但也不算差,考虑到美法特殊关系(法国帮助美国独立),以及英法还具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等,于是美国接受了这一方案。

至于苏联,在“英美苏三常”方案彻底无望后,与其“英美苏中四常”,不如“英美苏中法五常”,因为多一个法国,反而多一份变数,尤其当时戴高乐可不怎么“听话”。

总之,法国能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不是因为二战贡献,不是真正打出来的,而主要是因为英苏“抗美”的需要,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捡漏”,这与中国打出常任理事国身份的原因截然不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OpenAI也来了,巨头为何决... AI浏览器赛道再添一位重量级玩家——ChatGPT Atlas,这是OpenAI推出的首款人工智能驱...
原创 网... “去博物馆炫饭”——当3元臊子面遇到三千年青铜史,Z世代用味蕾打卡文明 谁能想到,2024年最火的城...
原创 传... 最近闲来无事,每天晚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拜读聂绀弩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聂绀弩这个名字,年...
原创 新... 9月1日起,电动车新国标标准正式实施,对电动车的配置做了调整,其中有“2限”强制标准,也就是说,电动...
原创 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一边宣战、一边激动到浑身颤抖,因为波兰过去就是苏联,所以英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