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网爆:“3元起!博物馆食堂为何让年轻人疯狂炫饭”新闻火了
创始人
2025-10-27 09:21:37

“去博物馆炫饭”——当3元臊子面遇到三千年青铜史,Z世代用味蕾打卡文明

谁能想到,2024年最火的城市打卡暗号不是“Citywalk”,也不是“露营飞盘”,而是“今天去博物馆吃饭了吗?” 从南京六朝博物馆到四川三星堆,从江西海昏侯到湖北曾侯乙,原本“高冷”的博物馆食堂突然成了年轻人心中的“性价比之神”:3元一碗的小碗菜、18元一份的饺子、22元盖浇饭有肉有菜,价格直接对标大学食堂,文化含量却拉满——用越王勾践剑压模的“宝剑盖饭”、装在何家村银碗里的3元臊子面、每季度上新一次的“文物盲盒餐”,让“干饭”与“看展”在同一时空发生,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7天破3亿,一条“湖北省博吃剑”的短视频点赞超120万。

过去,观众对博物馆餐饮的刻板印象只有两种:一是“贵到离谱”的景观咖啡——一杯拿铁38元,拉花还是“镇馆之宝”的简化LOGO;二是“凑合吃口”的预包装三明治,冰凉难嚼。如今,打破尴尬的是“社区食堂”思路:把原本只服务员工、志愿者的内部餐区向游客敞开,采购、房租、人工都是“顺带成本”,价格自然亲民。四川博物院把食堂开到馆侧门,小碗菜3-12元,高峰时段排号200桌;安徽博物院把后厨改成明档,现包饺子18元/份,日销3000只;辽博22元“红烧狮子头盖浇饭”直接打出标语“22元吃饱,两千年的历史管够”。

低价只是流量入口,真正让年轻人上头的是“可以吃下去的文创”。湖北博物院把米饭压成“越王勾践剑”模具,长52厘米,1:1还原剑身菱形暗纹,配咖喱牛肉、剁椒鱼片两种浇头,取名“宝剑盖饭”,高峰期一天卖出1000份,后厨“剑模”洗到发白;陕西历史博物馆用唐代青瓷碗装3元臊子面,加价2元可升级“何家村窖藏”联名款——用1:1复刻的鎏金银碗装面,附赠“鎏金小菜”一碟,网友笑称“吃之前得先给文物鞠躬”;苏州博物馆更“卷”,每季度推出“文物盲盒餐”,抽到哪款吃哪款,可能吃到“秘色瓷莲花碗”形状的小甜点,也可能吃到“吴王夫差矛”造型的牙签肉,打开之前全凭欧气。博物馆文创部透露,设计流程与展览同步:先由策展人列出“明星文物”,再由厨师、视觉设计师、文物专家三方开“脑洞会”,确保“能吃、好看、不翻车”,一套模具打样成本就要3-5万,但带来的二次传播“比投100万广告都值”。

“在博物馆吃饭,等于花食堂的钱买景观餐厅的view,还附带文化Buff。”00后女生小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18元,在商业区只能买到一杯柠檬茶,在江西省博却能吃到“海昏侯车马俑”造型饭团+“青铜豆”蒸蛋+“汉代奶茶”麦饮,还能拍9张照片发小红书,“流量密码一次集齐”。更重要的是“心理账户”——在文物环绕的空间里就餐,消费者会自动把“文化溢价”算进满足感,同样的价格,在商场是“凑合”,在博物馆就是“薅到羊毛”。商家也乐见这种心智:餐饮毛利率仍维持在45%左右,文创周边连带销售提升30%,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增加1.8小时,二次消费(特展门票、文创商店)显著拉升。

有观众担心,餐饮过度营销会稀释博物馆的核心功能。网友@阿初吐槽:“排了40分钟队才吃到宝剑饭,展厅却没时间细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周婧认为,关键在于“度”——餐饮收入不宜超过总营收的20%,文创餐饮要与常设展览、教育活动形成“套餐化”动线,而非让游客“拍完就吃、吃完就走”。目前,多数馆方已采取“分时段预约+限时用餐”模式,并对价格进行上限管理:主食类不超30元,饮料不超15元,保证“真惠民”而非“割韭菜”。

尝到甜头后,更多“脑洞菜单”正在路上:三星堆准备推出“青铜面具火锅”,用面具造型当锅盔盖;故宫角楼餐厅研发“千里江山卷”,用菠菜皮+蛋黄复刻青绿山水;南京博物院计划把“六朝石刻”做成巧克力模具,吃完还能拼成小型碑刻。与此同时,供应链也在升级: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与高校食品学院合作开发“低糖低钠”健康版本、引入NFT数字藏品套餐,扫码即可查看“文物3D模型+菜品故事”。

当吃饭从“果腹”升级为“文化体验”,博物馆成功把“淡季”变“高峰”,把“教育场所”拓展为“生活方式目的地”。或许不久的将来,城市漫步路线会变成:早上在博物馆看展,中午吃“文物套餐”,下午把同款文创带回家,让历史在碗筷间、在舌尖上、在日常生活里持续发酵。毕竟,谁能拒绝一顿只要3元、却能与三千年文明同框的“高性价比浪漫”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县城”高端酒店AB面:降价都... 文 | 酒管财经 以县城为代表的下沉市场,应该是我国酒店业最为割裂的区域了吧。 一边是屡屡被摆上拍...
OpenAI也来了,巨头为何决... AI浏览器赛道再添一位重量级玩家——ChatGPT Atlas,这是OpenAI推出的首款人工智能驱...
原创 网... “去博物馆炫饭”——当3元臊子面遇到三千年青铜史,Z世代用味蕾打卡文明 谁能想到,2024年最火的城...
原创 传... 最近闲来无事,每天晚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拜读聂绀弩先生的《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聂绀弩这个名字,年...
原创 新... 9月1日起,电动车新国标标准正式实施,对电动车的配置做了调整,其中有“2限”强制标准,也就是说,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