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蛇年正月十五,山东召开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
对于山东这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而言,提振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居民消费每增长1%,可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8万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总量及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万亿台阶,消费的基础作用必须牢牢抓在手上。
一句话,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消费“暖起来”,经济才能“热起来”。
在这件事上,山东从春节前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提振消费作为今年着力抓好的重点任务之首。1月18日,山东16市同步启动迎新春消费季,组织近千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近9000万元。距离“新春第一会”过去刚刚一周,山东再次高规格召开全省大会,继续拉满促消费的“氛围感”。
很多人说,提振消费,并不是鼓励大家花钱这么简单,也不是一纸通知或一个会议就能立马奏效的。用力不对,大家并不一定买账。
但从这个会上,细看“五大工程”所包含的内容,我们还是读到了一些门道,发现了一套系统性打法——今年山东将聚焦商品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跃升、农村消费挖潜、国际消费拓展“五大工程”靶向发力。
第一,稳住商品消费的“压舱石”。
商品消费占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比如汽车、家居、住房消费等,通过政策撬动能够对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增长拉力。
这些老百姓的“大件”,只有顺畅“去旧”,才能引导“换新”。2024年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1.3万亿元,拉升社零增速超1个百分点。
山东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汽车报废更新49.2万辆,排名全国第1。仅在青岛,去年新能源汽车增加13万余辆,占新增汽车总量的49.46%,较上年增加4.5万辆。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些“大件”可能十年都换不了一回,但所有人的需求累积,就不是一个小数了。像山东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5年以上的占70%,新能源汽车占5.5%,政策撬动好了,“购新”“换能”需求就会源源不断释放出来。
都说置换补贴政策好,今年春季车展还没开始,这不,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人跃跃欲试了。
第二,呼应消费结构转型需求。
在从“物质满足”到“精神富足”的过渡阶段,服务消费提质工程中提到的旅游、文娱、健康等将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型优化将为经济增长打造新引擎。
比如,“演出经济”借助高关注度,可将消费链延伸至文旅全场景,为区域消费带来增量。后天(2月14日)济南将举办刀郎演唱会,歌迷们正为“一票难求”发愁。借此热度,济南、青岛、淄博等地26家景区联动,推出持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免票、折扣、赠票等优惠活动,“演出+文旅”套餐式消费组合将消费拓展至交通、住宿、餐饮等系列场景。
第三,有的虽尚未成为热点,但代表消费趋势走向。
比如新型消费跃升工程中提到的银发经济、赛事经济、直播电商等,都是引领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在今年山东推出的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我们发现不少“准热点”的身影,像培育壮大健康养老、健康美业等28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6个“好品山东”电商直播中心,探索“人工智能+消费”等,都蕴藏着未来消费的新场景、新热点。
第四,关注到了亟待开拓的潜力市场。
通过打通痛点堵点,潜力市场的消费规模不容小觑,比如农村消费挖潜工程和国际消费拓展工程。
山东农村人口基数大,且消费需求持续提升,近年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在系列制度性改革和市场激活措施的加持下,农村消费有望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再放眼国际消费。山东有5个口岸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数量居全国第二,抓住政策机遇,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和游客需求调研,也能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游在山东、购在山东。
传统民俗中,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年还没过完,山东就已接续打出一套系统又重点突出的“组合拳”,这在全国也不多见,透出经济大省促消费的决心和力度。
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促消费是实打实的,复杂的事情一具体都是细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会很多。
但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期待各地都行动起来,研究透这“五大工程”,在推进落实上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精彩。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 策划 赵洪杰)
上一篇:假如诸葛亮来到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