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当地时间11日,《商业内幕》德国版(businessinsider.de)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针对对象不同,其目的也不同:“棒打”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是为了显示自己兑现了边境管制的政治诺言;对欧盟祭出关税手段,主要是贪图经济利益;至于对中国,美国则妄图遏制其崛起成为全球大国。
不过,这种妄想在一项最新数据的面前显得尤为无力。报道援引德意志银行本周的分析报告称,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生产中的份额增长极其迅速,从1995年的不足5%跃升至目前的32%。“这证明了中国拥有崛起为新型超级大国的实力”。
“如果中国(在全球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仅限于玩具、纺织品甚至是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就不会引起担忧了。”报道引述报告内容写道,“中国向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迈进的速度和规模”,正日益引发西方国家的关注。
30年来各国在全球生产中的份额变化。报告截图
“30年前,西方国家及其盟国控制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制造业。今天,他们加起来的份额还不到一半,而中国的份额已经比美国翻了一番。”德意志银行的策略师里德(Jim Reid)写道。
《商业内幕》德国版指出,直到20世纪末,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被隔绝于全球经济之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球化的黄金时代自此开启”。
“这张图显示了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报告内容,1995年,中国占全球工业生产的份额还不到5%。30年过去的今天,情况已经完全改变,目前全球近32%的产品都来自中国。与此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也成为主要生产国。
文章将这些国家称为“赢家”,与之相对,“输家”自然是那些在全球工业生产份额中下降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日本,以及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等诸多欧洲国家。报道指出,在过去30年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生产份额的流失,正是他们在关税问题上呼声不断地关键话题之一。
“有三个与中国有关的例子,要比中国32%的生产份额这一数值更值得关注。”报告强调,中国一直在向价值链上游迅速移动,从纺织业起步,如今已涉足尖端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