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晋级是一件关系到个人待遇、未来前程的大事,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正因为人人重视,这也成了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晋级的名额花落谁家备受瞩目,往往会拨动老师们敏感的神经。然而最近,在深圳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第二十二高级中学、中科附高)却出现了一件“怪事”——具有晋级资格的老师们接连“让”出名额,引发了“连锁反应”,甚至出现了“五连让”!
宝贵机会面前,他却带头说“不”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晋级从来都是竞争激烈,特别对深圳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这样一所开办不久的学校来说,老师们都处于干事创业的关键期,渴求打通上升通道。但是,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宝贵的名额给谁,这可难坏了学校管理层。
就在学校行政班子为此“头疼”的时候,学校办公室主任黄凯第一个站出来说:“这次我就不参加竞争了,把名额留给其他老师。”黄凯主任的话令人意外,他本来是颇具竞争力的人选,却主动提出放弃。谈及自己的初衷,黄凯主任说:“其实没想那么多,就是看到同事们都很优秀,我以后也还有机会。作为党员,我带个头退出竞争,就能让其他老师的机会增加几分。”
谦让也能“接力”,奉献蔚然成风
黄凯主任“让”出了晋级的机会,这在学校的教师团队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校专职副书记李俊熹、科研处主任刘昌丽等党员、干部,随后也都主动提出放弃机会。根据《深圳市第二十二高级中学教师岗位晋升实施办法》的量化考核加面试得分顺序,学生处主任林泽友与教学处副主任兼高二年级长陈武本应该顺延晋级。然而,他们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一场“放弃晋级”的“接力”开始了。在个人利益和前途面前,党员干部居然出现带头“五连让”,这在教师团队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放弃”晋级的党员干部中,不乏在教师岗位上深耕数十年的业务骨干、在学校创校期间就风雨兼程的“元老”、数个岗位一肩挑的“拼命三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可以顺理成章地晋级,但是他们选择了在攻坚克难的时候说“我上”,在晋级的机会面前说“你来”。
这一“让”,“让”出了情怀与品格,“让”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出了精神,“让”出了好校风、好教风、好学风,“让”出了办学的竞争力,更“让”出了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与责任。
党建引领发展,共铸“精神图谱”
“有这样的同事,我们深深感动。与这样的同事同行,学校也没有办不好的道理!”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宋如郊说。
近年来,学校不仅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更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树立了新的标杆。学校党总支、校团委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锤炼教师的党性修养,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特别是在“党建引领,帮扶筑梦”活动中,深圳理工附中多次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代表奔赴“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故乡——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革命老区,积极为贫困孩子送去关爱与帮助。在党建的引领下,深圳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不仅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更致力于业务能力的精进。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国家级、省市区级的现场教学大赛、智慧教学活动、实验操作竞赛以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屡获佳绩,彰显了深圳理工附中全体教师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深沉的教育情怀。
宋如郊曾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建校三年多,教师们依然保持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他们的身上,有一股敢为人先、不甘人后的精神劲头。”学校目前有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07人,教师平均年龄约33岁;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8人……良好的教风孕育了端正的学风,而教风与学风相得益彰,最终汇聚成学校蓬勃向上的校风。这也是该校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密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将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作为评价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内容”。宋如郊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把这股凝心聚力的精气神延续下去,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有机结合,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