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哈尔滨2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距离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正式开幕还有两天,提前开赛的冰壶项目已进入白热化。比赛举办地哈尔滨市平房区冰壶馆实际上是一所小学的冰球馆,这在洲际运动会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有幸成为亚冬会赛场的这所小学,就是在中国冰球界赫赫有名的哈尔滨市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校(以下简称“南城一小”)。这所学校为男、女冰球队输送过多名运动员,参加本届亚冬会的中国男子冰球队中有3人、中国女子冰球队中有6人是从这所小学的冰球馆走出的。
远观本届亚冬会的冰壶赛场,就能看见冰壶馆上方一行醒目的大字——中国女子冰球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建成的哈尔滨市平房区新华小学(2019年更名为南城一小)冰球馆,是国内第一座建在小学的冰球馆。
冰球馆负责人刘万富介绍,由于学校地处哈尔滨市的郊区,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生源都无法与城区的学校相提并论,为了让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也为了让农村子弟为主的在校生多一条成才的出路,在哈尔滨具有较强群众基础的冰球就成了学校打造品牌的一个选择。
刘万富回忆,学校早期开展冰球运动的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诸如需要学校老师在冬季冒着严寒浇筑室外冰场,学校也面临缺少冰球装备的困难等。但艰苦的条件无法阻挡孩子们对冰球的喜爱,加上学校为开展冰球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学校冰球队的成绩不断提升,冰球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南城一小副校长李岩峰介绍,在学校冰球馆投入使用之后,每周一个大课时的冰上课成为南城一小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学校里,不仅冰球队得以发展壮大,短道队、花样滑冰队、冰壶队也都建立了起来。南城一小冰球馆还成了辐射周边多所学校的冰球训练基地。
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南城第一小学校为代表,哈尔滨市平房区先后为国家、省、市培养冰球运动员266人,其中有68人入选国家队。2023年,南城一小被中国冰球协会授予了“冰球摇篮”称号。因为多了一条冰球成才的道路,南城一小和周边多所学校的数百名农村孩子改变了命运。
李岩峰介绍,本届亚冬会将在2月14日落幕,南城一小已经在酝酿如何更好地利用学校冰球馆作为亚冬会赛场的这份宝贵遗产,推动学校的冰雪运动特色进一步提升,带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冰雪、爱上冰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