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山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
高规格的“新春第一会”向全社会释放出鲜明信号:新一年,山东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考虑到“新春第一会”的风向标意义,可以预测,改革创新将被山东“置顶”,成为新一年工作的主旋律。
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标志性改革举措,此次大会明确了今年10项重点改革,分别是:
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
能源转型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
城乡融合机制改革
制度型开放改革
要素市场化改革
营商环境改革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什么是这10项任务成为2025年山东改革创新的TOP10?
简单来说,它们都是今年山东向着“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这一目标奋进过程中的必须点亮的“技能树”。
TOP10中很多是中央明确的任务部署。
比如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对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妥处置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则将其改革化险确定为2025年金融监管首要任务。对于这些“必答题”,作为经济大省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有责任义务坚决贯彻落实,并在过程中探索突破,创新打样,答出高分。
有些是山东的优势所在。
比如国资国企改革。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骨干作用,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有的关乎山东高质量长远发展和竞争优势。
比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能够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增强区域竞争力。比如能源转型改革。去年底,山东累计光伏装机约73吉瓦,位列全国第一;风电装机位列全国第五;新型储能装机位列全国第三。肩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的使命,完成年内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的任务,山东有必要继续保持能源转型改革的强大力度,进一步培优固强这一优势。
有些则是创造新增量、培育新优势的潜力点。
比如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城乡融合机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可以想见,10项重点改革将贯穿全年,为山东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着力点和有力的抓手。各级各部门如能很好贯彻落实,10项重点改革势必持续走向深水区,并诞生更多更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有人说,改革是纠错,改革是创新,改革也是高质量发展。
山东10大标志性改革成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新闻记者 李振 统筹 赵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