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自己今天的表现也太蠢了。你独自懊恼。
夸夸学姐介绍社团很流利,说自己非常感兴趣也好啊!
可恶,好想时间倒流(咬手帕)。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让自己能够给学姐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呢?
那让我们倒带回一天之前,我们要如何给学姐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帮助自己迅速获得他人好感呢?
关键一:自古套路得人心 VS 真诚才是必杀技
在初次见面中,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会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
正如在社团招新中的你懊恼自己没有表示自己对社团内容很感兴趣一样,传统心理学研究观点认为,假定相似性(Assumed Similarity)是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关键之一[1]。
通俗来说,人们倾向于将与自己相似的人视为“圈内人”,而与自己不同的人则被视为“圈外人”,放在人际交往策略中则表现为努力和互动对象表现或想法一致,寻找共同话题。因此营造沟通爱好,提高假定相似性成为常用的社交手段。
因此,如果你们成为同一个社团的人,你们之间的距离自然就被迅速拉近了。
可是,社团里有这么多人,我们要怎么脱颖而出呢?
根据积极性偏见(the Biases of Positivity),个体倾向于记住积极的经历和积极的偏好记忆[2]。也就是说,对他人给予积极评价,比如夸夸,也能帮助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快速拉近关系。
比如网上随处可见高段位夸人公式:
“细节+感受”=具象化夸人;
“他人评价+赞美”=间接式夸人;
“回忆+对比”=回忆式夸人。
……
它们以简单易懂的模式化夸夸,帮助人们在社交、工作场景下,面对新同学、同事甚至客户时以夸赞技巧破冰开场,并给他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但是,也有第三种观点。
Lauren Human 等人认为,比起假定相似性与积极性偏见,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准确性(Accurate First Impressions)才是推动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3]
(图源网络,侵删)
Lauren 等人邀请了113名大学生(75名女生和38名男生)参加,让他们两两配对进行2~3分钟的交流,并对对方的个性特质、人格特质与智力进行互评,并评价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程度以及对未来与对方交谈的兴趣程度。
学期末,研究者再次收集被试的关系数据,追踪他们与实验同伴是否仍有联系,并让他们评估对这段关系的喜好度与互动频率。
而倾向夸赞他人,虽能在初次见面时迅速赢得被评价者的好感并在短期内促进关系发展,但这种好感度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图源网络,侵删)
同样,假装和对方有共同话题,短期内有助于拉近关系,可长期来看并不奏效,在缺乏真实互动时,这个方法甚至可能致使关系疏远。
这意味着,“夸夸” 和 “迎合共同点” 等套路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好感,但并不能收获更为长期的良好关系。而若在初次见面时能展现出对他人个性特征的理解与尊重,即便双方不常碰面,未来也更有可能保持联系并愉快互动。
所以,当你在社团活动中与帅气学姐初次邂逅,不要只是一味地夸赞或强行寻找共同话题,比起 “哇,你好厉害” 这种泛泛之谈,真诚地夸赞她对待轮滑这项运动认真和细致,或是询问她学习轮滑技巧肯定其在这项技艺上的努力付出,才能更好表达你对她个性的尊重与理解,为建立长久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二: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你期望获得谁的 “喜欢”?
若初次见面时心中有特定目标,比如想要吸引某个特定的人,而非赢得所有人的喜爱,那么策略便会有所差异。
依据 Kenney的社会关系模型,人际行为对喜欢的影响可从两个层面进行探究[4]。在特定的两人互动中,表现出更多特定行为的人可能会收获更多来自互动伙伴的喜欢, 这种被特定互动对象的喜欢被称为独特喜欢,它在友谊、伙伴关系等常见社会关系里对维持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并且通常是相互的。而在多人社交关系层面上,比如在同班同学或单位同事间, 被他人普遍的喜欢通常被称为 受欢迎程度,影响二者的人际行为不完全相同[5]。
那么怎样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喜欢呢?心理学家Dufner和Krause在2023年的研究中探讨了初次见面时行为表现对受欢迎程度及独特喜欢的影响[6]。
他们招募了139名大学生进行圆桌交流实验,并让被试们互相评价对方的喜好程度。同时,独立观察员记录被试的言行举止,将其分为 代理性行为(Agentic Behaviors)和 公共行为(Communal Behaviors)两大类。
代理性行为强调自主性、自我决定和目标导向,如领导性、支配性、自信和自夸,展现出这些行为的人通常更具主导力和权威感。
而公共行为则指为了集体利益或群体目标而进行的行为,强调个体与群体的联系和互动,如礼貌、仁慈、热情和友好,这些行为更容易让人感到亲切和关怀。
格鲁如何征服小黄人
(图源网络,侵删)
研究结果显示,初次见面时, 展现公共行为是一种双赢之策 —— 比如面对桌游社的初次活动,游戏过程中友好地给新手们提示教学,当有玩家因失误懊恼时,热情地安慰鼓励,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此时的公共行为便能 提高受欢迎程度。而在两人互动过程中不忘关注对方的需求,及时为TA递上一包纸或一瓶水,让其真切感受到你的特别关注,此时的公共行为便能 博得独特喜欢。
而展示更多 代理性行为的个体往往能获得更高的 受欢迎程度,比如在桌游社中,通过推理迅速掌控局面,自信地讲解桌游规则,主导游戏开局走向,带领大家快速进入游戏节奏并取得胜利的人往往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若个体表现得过于自信,过度强调自身策略、打断他人发言以至于忽略新手感受,可能会导致特定好感降低。
重回初次见面
当你再次置身于初次见面的情境之中,不要急于堆砌夸赞之词,更别盲目地寻找所谓共同话题来伪装自己。在介绍自己的同时,尝试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对方的细微之处,通过细节去理解其个性,以恰当的言行表达尊重与欣赏,而非千篇一律的空洞夸赞。
而面对特定心仪对象时,在努力融入集体的基础上,用更多的耐心与温柔,关注其需求与喜好,用真诚的交流和贴心的举动让对方感受到特别的在意,比如在交流对社团活动的看法时,专注地倾听他的观点,适当分享真实感受,给予专属的关怀与互动。
(图源网络,侵删)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些建议绝非倡导刻意逢迎他人,而是为你呈上科学有效的社交策略。在真切洞察对方的前提下,灵活且适度地优化自身行为模式,做到既自信从容又亲和温暖,不但能够在初次邂逅时高效收获他人的青睐与好感,说不定还有更长期的意外收获哦。
投票
“
学堂君
学堂君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你想方设法攻略crush时,你的crush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相似的方法博得你的好感呢?如何确认crush的心意,真是一个难题~
[1] Selfhout, M., Denissen, J., Branje, S., & Meeus, W. (2009).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Perceived, actual, and peer-rated similarity in personality, communication, and friendship intensity during the acquaintanceship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 1152–1165. doi:10.1037/a0014468
[2]Murray, S. L., Holmes, J. G., & Griffin, D. W. (1996).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illusions: Ide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atisfac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 79–98. doi: 10.1037/0022-3514.70.1.79
[4] Kenny, D. A. (1994).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A social relations analysis. Guilford Press.
[5] Back, M. D., & Kenny, D. A. (2010). The social relations model: How to understand dyadic processes.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4, 855–870.
作者 | 柏拉条
编辑 | 伍圩
美编 | Z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