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体育彩票体彩公益金捐赠项目”的9件健身器材,本应造福市民百姓锻炼身体,现在却被“圈养”在深山包围、峭壁之下的杂草丛中。这些藏身在深山之中的公益健身器材如何服务市民?又是如何通过安装、验收等环节的......太多的疑问,让无意中“闯入”其中的镇江市民范先生很是诧异,随即找到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2月10日上午,按照导航,记者驾车去寻找这批“藏身”句容深山里的公益健身器材。
导航位置
紧闭的基地大门
基地大门外水潭,此处原本有广场项目,器材就申请在此。
公告牌
经蜿蜒水泥山道,翻越“闯”进基地大院
车辆经沪武高速茅山收费站下,然后从S340省道入山。再经15分钟左右的蜿蜒水泥山路,一直朝深山里开,最后进入到“江苏烽火李塔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方山牧场影视露营基地”大门外。这条水泥山路,穿山越岭,大部分路段都很狭窄。下山时,记者遇到三四辆入山的车辆,两车交会时,让车都很困难。
入山狭窄水泥路
基地内燃放烟花爆竹的残骸。
进入基地内部的碎石子路及二道门。
深山引导牌
基地内燃放烟花残骸
基地简陋的大门左侧,挂有一块“句容市鑫迈禾生态农业合作社”牌子。在基地大门口,有一处圆形的水潭,一旁还立有一块“方山云崖牧场影视露营基地开放公告”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基地由江苏烽火李塔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管理。“是集牧场养殖、生态农耕、影视拍摄、户外露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占地约300亩。”同时,还公布了收费标准:门票50元/人;帐篷地台150元/个;不过夜停车费50元/辆,过夜停车费100元/辆。
基地大门紧闭,记者放眼四周,不见任何人影。期间,试着推敲栅栏铁门,也没有任何人应答。不得已,记者再从大门右侧翻越土坡,几次滑倒后才得以进入大院内。
大院内非常破旧和空旷,抬头一看,半山上还有一排近乎废墟的房屋。记者一开始以为此地已经荒废,但意外的是,地面上还有一个新鲜的“贵族雷”的鞭炮残骸,这意味着有人在此过年。同时,令记者不安的是,周边都是山林树木,又怎能在此燃放鞭炮?
在空旷的大院内,记者没有发现一丝健身器材的“蛛丝马迹”。在看到有一条简陋的碎石子路直通山里后,记者立即沿着这条崎岖的山路,一直向山里走去。约莫疾走15分钟后,路的尽头一方开阔平地扑面而来。在两侧陡峭的山崖之下,有马场、帐篷等露天营地以及一座类似古战场的“云崖寨”。两侧之外,均为云雾缭绕的深山谷,望出去多为山头,风景绝佳。
遭遇大声呵斥,9件健身器材突兀立于峭壁下
直到此刻,记者仍旧没有看到任何人影,更没有看到范先生所说的健身器材。就在此时,一辆破旧面包车沿着那条碎石子路,裹着尘烟疾速朝记者驶来。至记者身边后,车辆突然快速刹车,从车上下来一身戴着帽子穿类似棉睡衣的男子。男子大声呵斥记者:“你干什么的?你怎么进来的?”
记者经此“闯”入基地。
破旧的基地
破旧房屋
在记者亮明身份后,男子依旧嘟囔不已。记者直奔主题:“健身器材在哪?”男子很不高兴地说了句:“那边。”
闻听此地果然有健身器材,记者快速向男子示意的方向跑去。在经过一块宽阔的婚纱拍摄地后,记者终于远远地看到:一排玫瑰红和白色相间的器材,立在一面陡峭的山崖之下。山崖好比斧劈刀削般陡峭和高耸,导致这排器材看上去十分微小,很不醒目。
记者数了一下,一排器材共有9件,连一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铭牌,共10件一字排开,孤零零立在峭壁下的荒草从中。铭牌上载明:“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捐赠 二0二四年五月”。
这种健身器材,一般都安置在城市小区、乡村居民区抑或人流密集的街头公园。现在突然出现在这深山峭壁之下的荒草丛中,有点奇怪。
突兀的健身器材
铭牌。
峭壁下的健身器材
一字排开的9件器材
公益体彩器材,何以捐赠进了深山?
报料的范先生跟记者也有同样质疑。他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他和朋友去爬句容方山。“近山顶时不小心误入一个铁制大门(基地),门两侧是小石块,抬脚就可进入。后来得知该处是一个公司,不允许爬山人进入。”范先生说,他的朋友进入后看到一排健身器材,是体彩公益捐赠的。这时,里面的工作人员过来质问:“谁让你进来的,这是私人场地。”他朋友只好连声解释是导航导错了。
范先生不理解的是,体彩公益健身器材为何会建在如此偏僻的私人公司属地,而且普通群众还不能进入,那这些器材有何作用?体彩公益健身器材安装选址标准是什么?安装后验收都是形式吗?
很新的器材
“2021年时,我看过《问政山东》节目里面的《莱西一村庄体彩公益健身器材建在农田中》,想不到镇江竟有健身器材建在山顶。想通过记者问问,体彩公益健身器材建在山顶私人公司院子里面是否合理?”范先生说。
在门口的“公告牌”上,记者看到了基地蒋经理的电话。2月13日,记者联系上蒋经理。他告诉记者,基地所在地属于句容茅山管委会,平常没有什么人来,但在节假日和春秋天,游客还是比较多的,多时一天的门票收入可达万元。
至于这9件公益健身器材怎么进入基地的,蒋经理说自己只是基地的经营负责人,从什么渠道进入并安装到基地,他并不清楚。他表示,在咨询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后,再告知记者。
13日傍晚5时许,基地毕老板给记者打来电话。他告诉记者,这批健身器材原本是句容茅山管委会李塔村申请的,准备安装在基地大门外水潭边的。当时,计划在水潭边搞一个广场,这些器材就安装在广场上。但是,因为广场建设项目的手续始终没有批复下来,就终止了。这样,申请的9件健身器材就无处安装。而这些器材从申请成功到安装到位有时间限制,不得已供货方就安装进了基地内。
沟通中,毕老板也承认,这批健身器材放在基地内有点“不伦不类”,影响基地的氛围和环境,“一点意义没有”。“好东西没有用到好地方”,他表示会尽快将这批器材从基地内拆除,然后退还给李塔村委会或者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而据记者观察,周边很少有居民,即便是广场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这些公益器材又如何发挥其“强身健体”为民服务的作用?
由于铭牌上标注这批健身器材由“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捐赠”,13日中午记者就联系到了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核实其捐赠和监管的相关情况。但这名负责人表示,他中午就已交代了记者的采访事宜,并已经跟该局的分管领导沟通过了,但他们“不联系(记者)我也没办法”。
最后,该负责人给记者提供了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办公室徐主任的电话,“让办公室转答(记者)”。
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能等到该局的任何电话。那么,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对这批器材在此地安装又是如何申请批复并监管的?发稿前,记者联系上了徐主任。徐主任表示,她已略知相关情况,但具体情况还要在问询相关部门和人员后,才能回复记者,“请耐心等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文/摄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