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成为宁德时代海外布局的关键支点
文|尹路
2025年2月11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连续8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宁德时代(300750.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5%的新股,并保留15%超额配售权,目标募资至少50亿美元(约合364亿元人民币)。
若成功落地,这将成为2021年初快手在香港融资62亿美元以来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IPO,同时这也是继2018年A股上市后,宁德时代首次尝试“A+H”双平台资本运作。
综合来看,宁德时代香港二次上市,资金需求并非首要目的,但对出海至关重要。
募资金额上,50亿美元相对于宁德时代的自有资金来说并不算多。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三季度,宁德时代的银行余额、存款及现金就有2597.86亿元,50亿美元相当于宁德时代自有现金的14%左右。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丰富的金融产品以及便捷的跨境资金流动渠道,宁德时代借助香港的这些优势,能够更高效整合海外资产,加速海外布局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的控股实体“香港时代公司”是宁德时代旗下唯一没有制造业务的地区子公司,其业务范围只有投资和贸易,这已透露出宁德时代通过香港整合海外资产的意图。
具体而言,根据招股书,其募资用途主要有三个:
1、海外扩张(60%):匈牙利工厂二期、西班牙合资项目及北美预备产能;
2、技术研发(20%):固态电池研发及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延续“一代在研、一代量产”的技术迭代节奏;
3、营运补充(20%):建立百亿级的离岸资金池,应对锂价波动及地缘风险。
全球产能布局的高投入:
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的规划中,宁德时代采用了“本地化供应链嵌套”模式:电芯主体产能(100GWh)配合正极材料(7.5万吨)和隔膜(4亿平方米)的配套布局。虽然正极材料、隔膜这些原材料产能主要由供应链合作伙伴完成建设,但宁德时代需要提供资金支持和采购承诺,短期内的资金需求高于单独建设电池工厂,仅匈牙利二期项目就需要消耗本次募资额的40%。
截至2024年6月,宁德时代持有67.35亿美元和38.58亿欧元储备。而需求方面,仅匈牙利、西班牙两大欧洲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就高达110亿欧元。当然大型投资项目并不需要完全依赖自有资金,通常自有资金占比不超过30%。但宁德时代的海外产能建设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形成交付能力,抢占竞争优势。向当地金融机构融资,审批时间长,披露信息多,不利于建设速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适当提高自有资金占比。
再加上海外工厂的日常运营费用、锂矿包销协议等刚性外汇支出,以及美欧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导致短期内海外收入增速放缓,宁德时代必须在外汇资金方面未雨绸缪,毕竟使用国内资金经过大额汇兑支持海外项目,这就必须承担汇率波动风险,招股书披露,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和2024年同期汇兑损失分别为13.37亿和11.09亿元。
通过港股募资可直接获取美元、港币等外汇资金,规避汇率波动对项目成本的侵蚀。另外,股权融资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增加负债,还可以避免因举债推高财务风险。
跨越式研发的资金需求又高又急:
当电池行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总额的比例普遍维持在3%~5%时,宁德时代计划将2025年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8%,对应的是超300亿元金额,展现出对技术代际更迭的危机意识。
未来数年电池产业将迎来一个高强度研发周期,固态电池等新一代技术进入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阶段,现有技术逐渐接近理论性能极限,想要继续提升,研发投入就得越来越多。在固态电池、下一代钠电池、大圆柱、高端铁锂、滑板底盘、换电系统、新一代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宁德时代短期内都需要投入高昂的研发费用。
从供应链到价值网络的进化:
当前锂、镍等电池关键资源价格处于周期低位,宁德时代计划设立境外并购基金整合非洲、南美的锂资源权益以及欧洲回收网络,建立“开采—制造—回收”的闭环。港股平台还可通过发行优先股等工具锁定战略合作伙伴,这种“资本换资源”的模式,比单纯采购协议更具可持续性。
此次IPO由美银、中金、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国际顶级投行联合保荐。尽管宁德时代未明确披露意向投资者名单,但结合其战略布局,潜在认购方可能包括三类主体:一、中东及欧洲主权财富基金,如沙特主权投资基金、挪威央行投资局;二、与宁德时代存在供应关系的车企,如宝马、奔驰、Stellantis;三、专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长线机构,如贝莱德、淡马锡。
通过股权纽带重构产业关系。若车企集团以基石投资者身份持股,双方合作将从简单的电芯采购升级为“技术联创+产能共建+收益共享”的三维绑定,宁德时代获得长期订单承诺,车企则通过股权投资分享电池技术红利。这种模式较传统供应合同更具排他性。
此次IPO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估值体系的重塑。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存在显著的估值割裂:LG新能源当前市盈率超过200倍,最低时也超过60倍,而宁德时代A股当前市盈率不到30倍。通过港股上市引入国际资金,有利于宁德时代建立技术话语权与资本定价权的正向循环。
宁德时代的港股二次上市,绝非简单的资金“补血”操作,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全球化资源整合。通过将香港打造为海外战略支点,让宁德时代真正迈出从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企业的关键一步。
本文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韩舒淋
责编|张雨菲
配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