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不成又出一计,特朗普甩出第三张牌:锁定中伊石油“国际网络”。
美国财政部近日宣布对伊朗工业原油实施新制裁,制裁对象甚至包括了一些与中国有石油贸易往来的个人和实体。
那么,特朗普为何要这么做呢?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很难真正卡住中伊之间的原油交易吗?
其实,特朗普的用意并非真的在于封锁,而是想借此向中东国家展示美国的决心和力量,打压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制裁的具体情况。
美国财政部特别提到了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并将制裁范围扩大到了中国、印度和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个人和公司。
这些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实体,其海外资产都将面临被美国冻结的风险。此外,美国还针对两艘关键油轮实施了封锁性制裁其中一艘油轮悬挂的是香港地区的旗帜,美方认为它们在向中国运输伊朗石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特朗普甚至还签署了总统令,宣布要对伊朗石油出口进行“极限施压”,并誓言决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
特朗普甚至表示,一旦自己被暗杀致死,那就直接抹去伊朗这个国家。
当然这番话听着更像是一种恐吓,但也表明了特朗普这种强硬的姿态,无疑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美国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将更加深入和直接。
对于特朗普的这一系列动作,路透社评价称,这是美国针对中国和伊朗打响的“第一枪”,是特朗普政府在提醒中国要与伊朗保持距离。
然而,特朗普的真正目的可能并不仅仅在于此。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些举措可能是为了在中东地区制造一种“中国不算啥”的印象,从而削弱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此前,中国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的和解,这无疑给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带来了挑战。因此,特朗普需要通过强硬手段来回应这一挑战,并试图重新确立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不过特朗普的这种做法能否真正奏效,还有待观察。
毕竟,中伊之间的原油交易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难以被外部力量轻易阻断。
而且,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并非仅仅建立在石油贸易之上,还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那对伊朗较为友好的国家,比如中俄为啥不拉伊朗一把呢?
有人觉得是因为伊朗之前表现的太多懦弱了,这些友好国家怒其不争,大有放弃他的意思。
但本号觉得,真正的问题出在伊朗自己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角色认知错误上,他天真的以为只要稍微向美以示弱,他们就会对自己“高抬贵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伊朗甚至表态不会发展核武器。
我们先来看看伊朗在特朗普宣布对其实施“极限施压”后,伊朗方面的态度。
一方面伊朗军方高调宣布新研发的“沙希德·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加入海军舰队。根据海军司令的介绍,这艘航母能够搭载多种功能的无人机编队,并可发射远程导弹。此外,他还指出,目前伊朗90%以上的军事装备均为自主研发。
看起来好像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特朗普,但我们再看看伊朗总统的表态。
在美国政府和财政部对其制裁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公开表示,伊朗不寻求拥有核武器。这很明显是向美国妥协的姿态。
从去年开始,“抵抗之弧”的成员国一再遭受美以的打击,伊朗的立场也逐渐暧昧不清。
当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岌岌可危,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遭到以色列的攻击时,伊朗却保持了沉默,这也让伊朗的底线被对手掌握得一清二楚。
伊朗如今似乎已经放弃了通过武力与美国抗衡的策略,但美国并未因此停止对伊朗的制裁。
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可以通过战略能源合作等方式帮助伊朗,然而由于伊朗国内的政治斗争,这些国际支持的落实力度必然会大打折扣。
从俄罗斯身上就能清楚的看到,即便不正面与美国对峙,也未必能换取和平,无论是美国还是以色列,他们的本质就是“霸权和掠夺”,不把你榨干绝不收手。
而伊朗现在已经被美国塑造成了其在中东的“威胁”,因为只有这样,中东才会一直有冲突,美国的军火才卖得出去。
如果世界和平了,地区安稳了,美国军火商们赚什么?
过去几年中,得益于石油出口,伊朗扶持了多支武装力量,使得自己有了足以与美国叫板的资本。
而美国呢,也因此在巴以冲突中陷入困境,为了结束这种状态,美国当然会从根本上遏制伊朗,所以特朗普选择重新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
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伊朗却选择了放弃抵抗。即便作为谈判王牌的核武计划,伊朗也表示要放弃,这让他们在国际谈判中失去了最重要的筹码。
对于伊朗来说,放弃核能力可能会导致他们沦为被各方左右的对象。未来,这种形势可能会比当前更加严峻。
美国看似对伊朗的强烈打压,其实背后是出于对安全的担忧。伊朗若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在国际外交中会有更好的策略。
伊朗在中东局势中的表现,特别是对美以关系的处理,让部分国家无法继续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
同时,美国对伊朗的敌对政策不仅仅是针对核武问题,更关乎整个地区的战略平衡。
伊朗若想摆脱当前困境,不仅需要重拾区域内的信任,更需要看透美帝主义的本质,放弃天真的幻想,能保护伊朗的只有伊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