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片红八卦多。
文 | Eva
《哪吒之魔童闹海》最近像是住在热搜上了。
也难怪这部电影这么“嚣张”,统计数据显示,该片总票房已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并进入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前二。
魔童发飙,“杀疯了”
人红是非多,片红八卦多。有媒体报道,“哪吒今年就是电影院的财神爷!可以供起来。”一位山东影院经理,在大年初八全国开工的第一天,在《哪吒2》的海报易拉宝前,真的给“财神”摆上了香炉。
另一家河南的大影院,每15分钟就要排一场《哪吒2》。甚至当地的人民会堂大厅,都被临时改造成影院卖票。“《哪吒2》几乎是场场爆满”,武汉一位影院经理觉得,网上对春节档火爆情况的描述毫不夸张。他表示,受到《哪吒2》的拉动,影院上座率达到50%以上。这并不多见,新一线城市影院竞争激烈,春节档也做不到场场爆满。
一位湖南院线经理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哪吒2》让他家的爆米花售卖,都创了史上最高纪录。“场务和保洁累得三倍工资还在要求加钱。前台打爆米花,满头油。幸好我把《哪吒2》全改成2D了,不然3D眼镜都供不上。”
《哪吒2》的热度,甚至从年轻人传导到了中老年人圈层。有位闽南观众称家中长辈受到影响,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了《哪吒2》。“看之前,我妈说那是小孩看的。看完后,让我下一部上映还要带她来,回家还连夜补了第一部。”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电影里“母子情”的戏份贡献了最大泪点,不少妈妈看了之后均表示有所触动。
哪吒系列的爆火,离不开创作团队的精益求精。导演饺子曾坦言,很多外包公司说,自从接了哪吒的项目,他们离职率陡升。“就是要求特别高,特别啰嗦,受到的挫败感特别大。”
在《哪吒2》路演的采访中,饺子曾透露过一件趣事。电影中有场申公豹需要变身成豹子头的特效画面,饺子找外包公司的特效师磨了两个月,反复修改,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特效师几近崩溃,在深深的挫败感之下,最终选择跳槽。万万没想到,电影找了新的外包公司,恰好就是特效师的新公司,新公司的老板听说这件事,把特效师找来“补刀”:“听说你做这个镜头已经很有心得了,那就还是交给你吧。”无语凝噎之下,特效师终于又花了几个月完成了这个在原片里只有几秒的特效镜头。
随着电影的热度逐日上涨,关于“哪吒到底哪里人”的话题也再次引发大讨论。一些地方的政务账号纷纷发文称“哪吒是俺这儿的”,还摆出了五花八门的理由与证据,场面颇为欢脱闹腾,而观众则被搞得头晕。
有的地方从“陈塘关”这个地名按图索骥,有的地方从哪吒师父太乙真人在民间的传说间接论证,有的地方介绍本地有关哪吒的特色文化……细看这些说法,虽非凭空捏造,但因此就断定哪吒是当地人,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毕竟,哪吒本是佛教文化里的虚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追查哪吒“故里”,其实没啥意思。关于哪吒的传说林林总总,现实世界“陈塘关”的位置同样广泛分布——别的不说,在地图App检索 “陈塘关”,可以发现宜宾、广州、石家庄、锦州、绵阳等地都有这个地名。所以,大伙儿七嘴八舌聊聊天活跃活跃气氛可以,一本正经做考古学家反复求索,大可不必。
哪吒到底哪里人?不重要。《封神演义》里狠戾、血腥的哪吒不讨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吒作为中国神话里家喻户晓、辨识度极高的代表人物之一,千百年来,通过小说、绘画、评书、戏曲、影视等文艺作品,一直“活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那个上世纪老一辈艺术家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导筒下,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净化、升华过的小哪吒。自此,古老的神话形象,被注入了勇敢无畏、不屈不挠、除暴安良、敢爱敢恨的精神,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深深感染了一代代观众。
美影厂的哪吒是永远的“白月光”
综合九派新闻、澎湃新闻、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