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区域合作论坛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一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陆海新通道的联动。
类似的联动已不止一次。
作为重庆两大重要开放要素,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陆海新通道,关系十分“亲密”。可谓是重庆众多开放要素中,渊源最深的一对。
“通道”借力“项目”而生
时间回到2016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刚落户重庆不久,重庆与新加坡方面都在思考,在物流交通合作领域,如何摆脱简单的“项目投资”思维,把合作效果拓展到更多领域。
中欧班列提供了启示。这条由重庆开辟的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改变了内陆地区的开放格局。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助力下,重庆是否可以借中欧班列的经验,开辟一条南向通道?
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陆海新通道无水港正在有序作业。(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基于这一设想,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三方聚集在重庆,讨论出一个初步结论:通过“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三港联动,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陆海新通道的雏形由此产生。
2017年2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中新双方提议,探讨建设一条通过北部湾—新加坡—重庆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的陆海贸易路线。陆海新通道的前身——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当时简称“南向通道”)首次被正式提出。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重庆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第一趟列车。(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2018年11月12日,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催生了陆海新通道。”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者的关系决定了彼此有极好的联动发展基础。所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一直将陆海新通道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
比如,2022年,重庆发布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动通道基本建成连接中国西部和东盟之间高效便捷、开放畅通、安全稳定、具有竞争力的贸易物流、产业合作与科技人文交流的陆海新通道,初步形成跨国跨区域合作新机制。
“项目”用自身合作领域完善“通道”建设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与陆海新通道的联动发展,也绝非只是规划与口号。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有物流、航空、金融、信息4大重点合作,还有文旅、农业、环保等新开拓的合作领域。整体来看,“项目”就是依托这些领域的成果,来推动“通道”的建设。
以物流领域为例。
位于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的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一期项目集拼仓库和集装箱堆场一片繁忙。(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今年6月下旬,一趟装载汽摩配件的陆海新通道班列从果园港出发,途径钦州、新加坡,最后驶往亚丁港。这趟班列的开行,其实是中新多式联运基地运作的成果。
中新多式联运基地位于果园港,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致力通过引入新加坡交通物流领域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打造一个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成为陆海新通道在重庆的“新起点”。
“基地目前运行仅一年,但规划关于陆海新通道的项目已有不少。”中新多式联运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仅6月,他们在陆海新通道方面重点推动的项目,就涉及到水果、钢材等货物。
在农业领域,“项目”也在积极为“通道”增添货源。
近日,巫山县重庆耕田而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脆李销售季到来,该公司要将一批具备出口资质的脆李通过陆海新通道出口到新加坡市场。
“去年首次尝试,那边反馈很好,所以今年会继续做,还要考虑增加出口体量。”该公司总经理王晨宇说。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启动以来,重庆做了很多尝试与探索,将大量重庆特色农产品出口到了新加坡,其中就有很多是通过陆海新通道运输的。未来,农产品将成为陆海新通道重要的货源。
“项目”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赋能到陆海新通道上。
今年4月,在中新金融峰会上,重庆宣布加快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以着力解决跨境经贸投融资合作中的交易信息不对称、获得异地授信难,以及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碎片化等问题。
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签约仪式举行。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这一联合体既有国内金融机构,也有陆海新通道沿线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将以金融信用赋能商业信用,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服务体系,提升跨境供需匹配及服务效率,促进贸易投资及产业发展。
“项目”助力“通道”扩大东盟“朋友圈”
去年10月,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货值约75万美金的25个集装箱货物,搭载陆海新通道(泰国玛达浦—老挝万象—重庆江津)顺利抵达江津小南垭。
兔年首班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泰国进口纸浆专列,顺利抵达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
鲜为人知的是,泰国国家石油公司与陆海新通道的合作,其实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其“牵线搭桥”。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虽然是中新两国政府间项目,但在东盟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背景下,市中新项目管理局一直和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相关部门、企业有紧密联系。
重庆开行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认为时机已到,便将这条物流大通道推介了泰国国家石油公司。对方听闻介绍后,也表示出明确的兴趣。
经过多轮磋商,去年7月,泰国国家石油公司与市中新项目管理局、江津区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涉及陆海新通道发展的合作协议,涉及物流、经贸、金融、康养等多个领域。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跨境公路班车在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运行。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比如,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推动下,中国、新加坡、泰国等四国企业成功参与老挝万象物流园项目合作。该项目未来将作为陆海新通道在老挝的重要节点,推动老挝深入融入陆海新通道建设。
再如,由商务部、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政府举办的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已连续两届成为西洽会开幕式的主论坛。首届论坛更是发出了“重庆倡议”,明确提出要发挥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平台作用和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定位,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也希望各方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理念,欢迎沿线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
“我们希望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框架下,进一步发挥新加坡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让更多东盟国家参与共建陆海新通道,扩大其朋友圈。”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项目”的带动下,“通道”的辐射广度也在不断增加,目前物流网络覆盖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东盟地区则实现了全覆盖。
2022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4.8万标箱,货值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4%。2023年1—5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约6.4万标箱,同比增长24%,货值约100.98亿元,同比增长15%。
-END-
总编辑:罗飞
责 编:冯剑
编 辑:胡亚亚
来 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