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主力舰载机在正常演习过程中,先后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坠入海中,至今已过去将近十天,但关于打捞的后续消息依然没有任何进展。根据最新的天基监控系统跟踪数据,当前“尼米兹”号及其护航舰艇编队已经完全离开了事发海域,距离事故发生地点至少1500海里之远。因此,通过“尼米兹”号航母编队自行打捞这两架舰载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然而,其他相关的打捞团队也没有任何行动的报道。那么,美国海军是否已经彻底放弃了这两架已经下沉的舰载机,任其自然成为海底的废物或金属废料呢?
关于这次连续的坠机事件,我们之前也进行了分析。从两架舰载机坠毁的时间来看,相差不到30分钟,因此可以推测,这两个事故很可能发生在14点左右的正常弹射起飞训练中。没想到的是,按照惯常的弹射程序,第一架起飞的反潜兼职救援直升机竟然就发生了坠毁。在这种情况下,本应立即停止当天下午的弹射起飞训练,优先进行打捞,确保直升机和机组人员安全,分析事故原因,然后再重新开始训练计划。可是,“尼米兹”号的指挥官出于面子的考虑,强行决定继续进行弹射起飞训练,结果第二架经过蒸汽弹射的“超级大黄蜂”没有飞起来,就直接坠入海中。我们可以推测,事故发生后依然坚持训练,可能与“尼米兹”号附近有其他大国的主力舰艇进行观摩有关,甚至有可能是多个国家的军舰在场。如果真是这样,美国可能想通过继续训练来避免丢面子,没想到反而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两架舰载机没有进行现场打捞呢?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我们知道,去年一架F-35C战机在2400米深的地中海坠落,美国海军依然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打捞上来。但此次两架舰载机坠入的海域深度不足1000米,按理说打捞应该更加容易。那么,为什么没有任何打捞行动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事故发生的海域并不是地中海。地中海被认为是美国海军的“后院”,一旦飞机坠海,美国海军可以轻松动用周围国家如意大利和法国的深海打捞能力来进行救援。然而,此次事发地点恰恰位于某敏感海域。在该海域进行任何打捞作业,都必须首先获得所在国的批准,这无疑增加了复杂性。而且,事故发生时,周边就有其他大国的主力舰艇在现场进行监控。因此,即便美国有意打捞,也受到监控国的现实制约,实际上很难做出什么决定。
此外,该海域周边几乎没有美国的强力盟友。距离事发地点不远的某些地方,虽然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援助,但帮助进行几百米水深的打捞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地区没有相关的能力,更没有足够的胆量去介入打捞行动。如果没有经过相关大国的同意就擅自行动,可能不仅仅是与海水和飞机的对抗,甚至可能遇到一些不明的危险,比如说那些奇特的“大海怪”。毕竟,类似“海狼2号”的事件就曾在该海域发生过,至今仍造成了重伤。
因此,这次打捞行动的停滞,显然与国际局势和相关海域的复杂性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