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5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会议上再次公开批评南非。他指出,南非“根本不应该在二十国集团(G20)里”,并且明确表示他将不会参加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G20峰会。这一表态不仅直接否定了南非作为G20成员的资格,还透露出特朗普背后复杂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对南非的敌意,首先源自南非与美国在多个国际问题上的对立。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南非在2023年12月对以色列提出的起诉。南非当时向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实施种族灭绝,这一举动激怒了美国。美国一向将以色列视为其在中东的核心盟友,对于任何批评以色列的行为都十分敏感。而南非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公开挑战以色列的行为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公然挑衅。
南非与美国的对立并非孤立事件。南非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发生冲突。例如,南非在金砖国家的会议上积极推动“去美元化”议题,这直接触及了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的核心利益;在对待俄罗斯的立场上,南非拒绝跟随美国实施对俄制裁,保持与俄罗斯的正常防务和经济合作。这些举动使特朗普政府认为南非在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决定通过打压来回应,否定南非的G20成员资格正是其报复手段之一。
另外,南非国内的《征用法案》也成为特朗普攻击南非的另一个焦点。2025年1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签署了新版《征用法案》,该法案允许政府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征收土地,并给予补偿。这一举措旨在纠正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占有过多土地的历史不公。然而,特朗普却故意歪曲这一法案,称其为“种族歧视”行为,随后美国以此为理由,在2月切断了对南非约4.4亿美元的援助。
更令人关注的是,特朗普还通过炒作“白人受害”的话题进一步加剧了南非的争议。2023年5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访问美国时,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一场“外交伏击”,播放视频指责南非发生“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尽管这种指控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因为南非的暴力犯罪影响所有种族,且黑人是受害者最多的群体,拉马福萨当场就予以否认,但特朗普并不关心事实真相。他的真实意图是通过干涉南非内政,将南非描绘为“种族歧视”的国家,以此为自己对南非的打压行为找到借口。
特朗普的这些做法背后有着明显的国内政治考量。特朗普秉持“白人至上”理念,且美国国内的极右翼势力对“白人受迫害”问题极为敏感。通过炒作南非的“白人问题”,特朗普能够精准迎合这部分选民的情绪,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基本支持群体。
为了更好地为这一叙事做铺垫,特朗普政府还采取了行动。拉马福萨访美之前,美国就以“人道主义原因”接收了59名南非白人农场主及其家属,并将他们安置在美国。这一举措为“南非白人受迫害”的舆论制造了假象。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之际,特朗普需要通过这类争议性话题吸引媒体关注,激发选民的热情。由于攻击南非这一“靶子”的成本低且见效快,特朗普自然选择了这一策略。拒绝参加南非主办的G20峰会,既能向选民展示自己“强硬对待种族歧视”的立场,又能彰显“美国优先”的态度,可以说是“二者兼得”。
从更深层的战略层面来看,特朗普否定南非的G20资格,实质上反映出霸权主义的思维。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成员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南非作为非洲大陆的代表加入G20,本是为了使国际治理更加包容。然而,在特朗普看来,国际组织应该是由美国主导的“俱乐部”,只有那些符合美国利益、听从美国指挥的国家,才有资格加入。
南非的崛起和自主外交使美国感到不安。作为非洲的经济大国和金砖国家成员,南非在非洲大陆有着重要影响力。其推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倡导多边主义等举措,都在削弱美国对非洲的控制。更令特朗普不满的是,南非主办的G20峰会将以多元化、公平包容、气候变化等为核心议题,这些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利益优先政策格格不入。加之美国将在2025年底接任G20轮值主席国,特朗普此时打压南非,意在给其他国家树立“规则”,并展现美国在G20中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对南非的攻击,看似是个人情绪的宣泄,但实质上是多重利益冲突的集中爆发。这既是对国际议题分歧的报复,也有对南非内政的粗暴干涉,更不乏国内政治的算计和霸权思维的体现。这场风波不仅使美南关系跌至冰点,也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美国单边主义的真面目。随着G20峰会的临近,特朗普的缺席或许会为峰会带来一定波动,但南非作为东道主的努力不会白费。而美国以打压换取服从的做法,最终只会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