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级重点发展领域,正以惊人的加速度推动社会各行业转型升级。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徐汇区“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五一”假期,自诞生以来就全速前进的“模速空间”并没有停下冲刺的脚步。记者了解到,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从产业集群到国际合作,徐汇正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助力区域经济升级的核心引擎。其中,稀宇科技、商汤科技、阶跃星辰、无问芯穹、星纪魅族、特赞科技和斑马智行等7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共同构成“北斗七星”矩阵,驱动全球科创新篇章,正成为全球AI创新的“超级节点”。
作为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地,今年年初,徐汇区正式发布了“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模型能力跃升”“场景应用牵引”“孵化范式升级”“产业集群倍增”“国际合作拓展”等10项重点行动,以模速空间为“核爆点”,持续优化“1+3+X”全域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凭借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完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体系,以“模速空间”为代表的高质量孵化器,也不断吸引着全球顶尖企业、创新人才和资本汇聚,并在区域内形成了全球领先的AI创新生态,为建设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其中,徐汇区梳理出7家标杆企业构建“北斗七星”矩阵,以及秘塔科技、无限光年、它石智航、零唯亿思、虎博科技、矩子科技、深势科技、魔珐科技、星臻科技、青心意创等10家“群星企业”。通过聚合这一“7+10”效应,徐汇打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合力构建了涵盖AI核心技术研发、底层算力支持、应用场景开发和技术商业化的完整生态链,逐渐发展为全球瞩目的科创高地。
其中,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北斗七星”标杆企业正从技术纵深、普惠应用、产业融合等三大维度,展现出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未来的前进力量。以成立不到4年的稀宇极智(MiniMax)为例,其在通用语言大模型的研发领域已成为行业旗帜,以MiniMax-01系列为代表的大模型具有全球领先的处理能力和高达400万token的超长上下文支持——是GPT-4o的32倍,推动人工智能从传统Transformer架构跨入超长文本输入的新时代。其文本、语音、音乐、图像及视频等自研多模态大模型综合能力均位于全球第一梯队,为AI Agent及众多行业场景高效落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为专注于基础大模型技术的公司,阶跃星辰则在两年时间内自主研发了5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是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而且,阶跃模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模态”布局全面、性能领先。截至目前,阶跃星辰已累计发布15 款多模态大模型,并多次在LMSYS等国内外权威榜单中位列多模态领域中国第一。在应用方面,阶跃星辰还与吉利汽车集团、OPPO、智元机器人等各赛道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推进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作为“北斗七星”中的底层算力赋能者,无问芯穹则彻底打破了国内人工智能算力供需瓶颈,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高成本效率解决方案,并通过创新算力集群与调度技术,奠定了大模型技术实现的基础。无问芯穹自身也在2 年内成长为估值数十亿的准独角兽企业,更在徐汇区和模速空间的联合支持下,参与建设全国首个“算力生态超市”,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要素赋能者。
人工智能的潜力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体现在与产业深度融合带来的商业变革。从消费终端到内容创作,再到智能出行,AI正在重塑各行业的发展模式,用科技力量驱动未来商业转型。
例如,斑马智行——全栈自研汽车智能操作系统(OS)的独角兽,率先定义全球第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成为首家攻克OS内核及虚拟化等“卡脖子”技术的企业,其主导或参与制定车载OS等近10项国家标准,市场份额第一;星纪魅族则是AI技术与消费产业融合的典范,以智能终端为切入点,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眼镜等产品中,重塑未来人机交互方式,构建出更便利的AI科技生活场景;特赞科技则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医药、工业制造、汽车、金融等行业带来企业内容数字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升级。围绕内容生产、管理、分发、分析的全链条,构建“内容+人工智能”的商业增长引擎,深度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和创新发展。
据悉,伴随着“北斗七星”战略布局的落地,徐汇区正以“模速空间“为核心引擎,全面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吸引更多顶尖AI科技企业与创新资源的集聚。通过构建完善的大模型生态、推动场景应用创新,以及拓展国际合作网络,让更多创新“星星”在徐汇闪耀,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从上海辐射至全国乃至全球,成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引领未来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枢纽。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