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父母对儿女的爱像道路一样长,儿女对父母的爱像筷子一样长。”这一长一短的的比喻,道尽天下父母心。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长久的,不会停歇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孩子多大年纪,在父母的眼中,始终都是当初他们抱在怀中的孩子。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是谁,都会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老去。
在孩子刚来到世上的时候,是脆弱无助的,这个时候的父母是照顾者,让孩子能在庇护中茁壮成长。
当孩子长成青少年,他们已然可以独立,这时候的父母又是引导者。他们以身作则,像一盏明灯,给孩子指引人生的方向。虽然跌跌撞撞,看到前方的灯火,也能一路前行。
年华老去,父母也从意气风发的壮年步入白发苍苍的老年。
曾经孩子们需要仰望的背影,如今也变得佝偻起来。这时的父母不管身体还是精力方面已大不如前,可对孩子的关怀还是一如既往。
面对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年老的父母应该怎么去选择?
告诫:人到晚年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帮子女3种忙,这才是真的有远见
1)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给儿女添麻烦
前半生的父母,是肩负着家庭负重前行。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留下很多小病小痛。
有的父母为了节省开支,不舍得去医院的钱,生病了也不肯去医院。也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身体不以为意,不到实在忍不了的时候,绝不去看病。
这样的行为,老人不仅自己受苦受累,给儿女也造成负担。
年过中年的小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孩子也刚出生不到一年。小章的父母远在老家,靠着养老金,也能照料自己的生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小章的父亲突发脑梗,虽然及时医治,可父亲却再也不能干重活了。
不仅如此,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几乎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小章父亲的病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早在病发前的大半年前,小章的父亲就时不时觉得头昏呕吐,他老是觉得是劳累导致的。结果一拖大半年过去,直接变成了脑梗。
小章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就步入了“中年危机”。
所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吝啬在健康上的投资。因为年纪大了,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父母作为自己的健康责任人,远离病痛,也可以减少儿女的担忧,拥有健康的体魄,即使没有富足的条件,也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
2)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让子女少走弯路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事物日新月异,更新迭代令人目不暇接。老年人在学习新知识,新潮流的方面和年轻时已经不能相提并论。
父母的一生虽然可能平平无奇,却也走过了一道道生活的坎。子女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遭遇挫折。当一个人遭遇难题的时候,选择如何去面对,也预示着他未来的方向。
是努力抗争,坚持到最后?还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这取决于这个人的自身,还有身边人的指点。
如果作为过来人的父母,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当地给子女指引,也能让他们在崎岖不平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稳当些。
所以,与其老了以后给子女留下金钱,还不给子女留下人生的忠告。没有能力去开源,拥有再多的财富也只能坐吃山空。
优秀的父母给孩子留下的格局和眼界,可以给子女的未来道路保驾护航,甚至可以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即使子女可能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会短暂地郁郁不得志,可有父母留下的信念鼓舞,终将让他们爬出谷底,攀上高峰。这是有智慧的父母给子女留下的底气。
3)尊重子女的决定,给子女足够的空间
在年幼时,孩子是依靠在父母身边的雏鸟,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长大之后,孩子也有了自由飞翔的能力,离开父母的羽翼,在广阔的世界中翱翔。
见识过新世界的子女,用自己视角去体验了生活。如果父母再对已经独立的孩子指手画脚,难免加深和子女的矛盾。
都说三年是一道坎,若从年龄上去算,父母和孩子的认知不知隔着多少道坎。
父母和子女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很多父母年轻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便利,可父母并不一定会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
这就导致了某些层面,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发生分歧。子女觉得父母不够开明,父母觉得子女太过冒进。
很多父母工作退休了,也不甘于享受退休生活,想要发挥余热照料儿女生活。有的子女成家有了孙辈,父母帮子女带娃也是如今常见的社会现象。
因为年轻一辈和父母之前的生活习惯,带娃理念上有分歧,矛盾多。
比如婆媳关系,育儿问题也应运而生。很多父母都会倍感委屈,觉得自己出人出力,为什么感觉和子女渐行渐远?
所以,父母要学会的是放手,相信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以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事情,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写在最后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是十分难得可贵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是双向的。幼时父母养儿长大,当父母老了,儿女也会孝敬父母。
老了以后,面对子女遭遇的问题,很多时候可能会觉得爱莫能助。
其实,只要父母能照顾好自己,安享自己的晚年,适当时提些建议,就是给子女最大的帮助。如果父母成为孩子的助力,他们才没有后顾之忧走向更远的地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上一篇:无头女如何改写日本医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