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它们具有极高的价值,堪称珍贵的国宝。正因为如此,国家一直在呼吁全民共同保护文物。虽然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私藏文物,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拾金不昧,愿意将文物归还给国家。例如,河南的一位老人,在钓鱼时偶然钓到一只青铜龟,价值高达18亿元,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件文物捐给了国家。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非常坦然的人,他将一件西汉时期的珍贵文物送到了国家博物馆,最终还获得了20元的奖励。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然而45年后,工作人员又一次找到了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孔忠良,陕西人,出生于1955年。1968年某个普通的日子,孔忠良放学回家的路上无聊地踢着一颗石子,没想到石子滚到了路旁的小河边。好奇的孔忠良跑过去想捡回石子继续玩,但当他弯下腰时,发现了一个白色的物体。那物体的底部是方方正正的块状,上面盘踞着一个奇怪的动物。那时的孔忠良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是觉得这个东西似乎很特别,他看了看上面刻着的几个字,完全不懂,于是便把这块印章装进了书包带回了家。 回到家,孔忠良兴奋地拿着印章去找父亲,期待他帮自己刻个名字。虽然孔忠良不懂文物的价值,但他的父亲孔祥发却意识到这枚印章可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印章摸起来光滑冰凉,且上面刻着古老的字形,一看就不是现代的东西。于是,孔祥发告诉儿子这是一枚印章,并教导他要拾金不昧,如果有机会,要把它交给能好好保管它的人。孔忠良虽然不完全理解父亲的意思,但他知道这件东西与众不同。后来,村里有位文物专家前来免费为大家鉴定宝物。陕西素有文物大省之称,不少人家中可能藏有珍贵的文物。 孔祥发赶紧带着儿子和这枚印章找到了那位专家鉴定。专家仔细看过之后不敢轻易下结论,建议他们去陕西博物馆找其他专家确认。于是,孔祥发带着儿子和印章一起去了博物馆。经过博物馆专家的鉴定,这枚印章确认是西汉时期的皇后玉玺,底部刻有皇后之玺四个字。专家们激动不已,纷纷讨论这枚玉玺的来源。有的认为这可能是西汉吕后的印章,也有专家认为,这枚印章做工精美,应该是汉武帝时期仿造吕后印章的作品。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能够确认这是一件西汉的珍贵文物,价值非常高。 孔忠良父子觉得这枚印章找到了合适的归宿,准备悄悄离开。然而,这时工作人员追了出来,感谢他们的举动,并询问他们是否希望得到什么奖励。孔忠良和父亲连忙摆手拒绝,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工作人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硬是塞给他们20元,表示这是他们的路费。尽管孔祥发并不愿意收下这笔钱,但还是无奈地接受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曾经那个拾金不昧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位朴实的农民。就在这时,工作人员再次找到了他,要求核实当年发生的事情。原来,陕西的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准备举办一场表彰大会,表彰那些为保护文物做出贡献的人。当年有一位工作人员记得孔忠良四十年前拾金不昧、主动上交玉玺的事情,于是派人找到了他,并邀请他参加这个表彰大会。最终,孔忠良受邀成为表彰大会的嘉宾之一,并获得了迟到四十多年的荣誉证书。虽然如今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孔忠良从未后悔过当年的决定。他的拾金不昧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