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朗普为何不让俄罗斯战败?一场精心维持的可控僵局
创始人
2025-11-23 14:21:06

如果你长时间关注俄乌战争,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方面,即使是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始终高喊支持乌克兰到底;但另一方面,每当局势发展到关键时刻,美国又常常在背后踩刹车——对武器援助的支持,往往有意限制,不让乌克兰轻易取得胜利,以避免俄罗斯彻底失败。 许多人将这一现象归因于:美国害怕与俄罗斯直接对抗,担心爆发核战争。虽然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它并不足以解释整个局面。

特别是在特朗普再次强势回归美国政治舞台的大背景下,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 为什么特朗普不希望俄罗斯失败? 如果把特朗普公开和私下的言行、共和党内的政策走向,以及美国长期的地缘战略放在一起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当清晰的——特朗普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乌克兰快速胜利,也不是俄罗斯的全面崩溃,而是一场可以精心操控的可控僵局。

在这种僵局中:俄罗斯保持虚弱,但不会解体;乌克兰疲惫不堪,但不会投降;欧洲处于恐惧之中,却也不敢轻易独立自主;而这一切恰恰最大化地满足了特朗普的个人利益和美国的大国战略需求。 特朗普不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多极崛起的后俄罗斯世界。 假设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惨败,政权崩溃,国家事实上解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很好吗?一个核大国垮掉,世界变得更安全,美国也应当更高兴吧?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对于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来说,一个战败解体的俄罗斯可能是最糟糕的结果之一。 原因在于,如果俄罗斯一旦垮掉,不会诞生一个更安全的单极世界,反而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多极世界。 如果看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一旦失去中央政府的控制,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波罗的海、东欧、乌克兰及俄罗斯西部的部分地区,可能会被欧盟和北约软吞并,逐步融入欧洲的经济圈和安全圈; 二是,在法国和德国的主导下,可能会形成某种和解版俄罗斯,名义上保持独立政权,但实际上与欧盟高度依赖,成为欧洲安全边疆的一部分。 无论是哪种情况,趋势都显而易见: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会越来越深地、不可逆转地向欧洲靠拢。

对于美国而言,这无疑是最危险的局面。 欧洲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高技术能力和统一的大市场;一旦不再面临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欧洲便有了足够的空间去讨论战略自主问题。如果法德主导下,欧洲推动欧俄和解以及建立欧洲军队和欧元结算体系,那么美国的主导地位就会遭遇严峻挑战。 美国一直认为,欧洲的最大价值在于需要美国的保护。一旦俄罗斯不再是共同的威胁,欧洲就会有更大的动机和能力去摆脱美国的束缚——这点,特朗普比很多传统精英更为敏锐地察觉到了。

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一旦中央控制力下降或瓦解,远东、西伯利亚、中亚地区将很可能向东方的经济力量靠拢,能源、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将深度绑定与东方大国的资本。这样的变化,源自地理和利益的决定:资源总是要找离得最近、支付能力最强的市场,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寻找资金充足、效率高的合作伙伴,贸易则会选择成本最低、通道最便捷的路线。 因此,俄罗斯解体后,大片空白地带将变成东方力量的资源后花园和战略纵深。 对于试图遏制东方大国崛起的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地缘战略噩梦。特朗普未必会用这种理论来表述,但他在本能上对这些变化非常敏锐——他关注的是:谁赚到了钱,谁在建设基础设施,谁掌握了资源。

再来看俄罗斯南部地区,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里海周边等地,一旦失去莫斯科的控制,车臣、达吉斯坦等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可能会迅速加剧,土耳其、海湾国家,甚至极端组织都可能借机渗透。这将使得土耳其、高加索、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形成一条复杂的伊斯兰弧带,恐怖主义、武装冲突和黑市交易将愈发猖獗。 这对美国,特别是共和党保守派来说,意味着全球反恐形势的恶化,北约东翼和中东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土耳其等非完全可控盟友的筹码大增。 综合来看,俄罗斯的解体,将暴露出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这个真空的产生,将激化三个方向的竞争:

首先,欧洲在不再有俄罗斯威胁的情况下,开始追求去美国化的战略自主;其次,东方大国在获得俄罗斯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反制美国的能力;第三,伊斯兰世界的部分势力崛起,反西方情绪和安全威胁加剧。 一个解体的俄罗斯,已不再充当任何方向的稳定砝码,反而暴露了美国的战略困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要防止的,正不是俄罗斯这个敌人太强,而是美国霸权体系的一个关键棋子从棋盘上彻底消失。 特朗普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确保欧洲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因此,他主张让欧洲离不开美国,通过一种离岸平衡的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

特朗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由主义霸权维护者。从他第一任期起,他就明确提出两个核心观点:欧洲在占美国便宜,既享受美国的安全保护,又从中获益;而美国应该让盟友支付更多的成本,同时巩固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矛盾在于:你一方面要勒紧盟友的腰带,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盟友离不开你。 这就要求敌人不能太弱,否则盟友的安全感会提高,开始考虑独立自主;也不能太强,否则盟友会被逼迫投降,或者把美国拖下水。

特朗普的可控威胁理论恰好解释了这一点——俄乌冲突,成为了完美的可控威胁。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洲出现了自立倾向,例如德国宣布大幅提高国防预算,欧盟推动能源多元化,试图减少对俄气和美油气的双重依赖。而如果战争的结束方式是俄罗斯惨败、政权垮台、军事能力丧失,那么欧洲就会不再惧怕俄罗斯的威胁,反而可能会开始质疑,既然没有俄罗斯的威胁了,为什么还需要继续依赖美国? 这显然与特朗普的思路冲突——他想要让欧洲继续依赖美国。 特朗普明白,如果没有俄罗斯,欧洲的战略自主将变成一个刚需问题。要让欧洲在军事和安全上依赖美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俄罗斯一直保持某种适度的威胁,既足够强大以致让欧洲感到不安,又不能强到威胁到北约的核心安全。 美国一直在提供武器援助给乌克兰,但始终有一定限制——不允许远程打击俄罗斯本土,不允许过度激烈的进攻。而每当乌克兰取得一定进展时,又会有人提议停火或和谈,避免局势过度升级。 特朗普推崇的正是这种离岸平衡的战略:美国不直接介入战火,但在背后操控,确保俄罗斯的威胁既能持续,又不会变得无法控制。 除此之外,特朗普对能源问题也高度敏感。他大力推动美国成为全球能源主导者,强调要增加液化天然气出口。而一旦俄罗斯战败,政权重塑,若出现一个去军事化但仍是能源巨头的亲欧俄罗斯,欧洲将可能重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降低对美国能源的依赖,这无疑是特朗普不愿看到的。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更希望通过制裁和安全控制,来让俄罗斯为美国所用,而不是成为一个投向欧洲怀抱的中立大国。 特朗普的政治利益还与全球强人政权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特... 如果你长时间关注俄乌战争,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方面,即使是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始终高喊支持...
中国火箭军: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3日,中国火箭军 @东风快递 官方账号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今天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
“红军城攻防战”为何持续胶着?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据路透社11月21日报道,11月20日,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
原创 李... 李宪的本名原是成器,他是唐朝睿宗李旦的长子。李旦第一次登基时,李宪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李旦的统治并没...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为何依然屹立... 文 | 长三角momo 舆情管理,与其说是内容管理,不如说是情绪管理。如今的西贝,公众沟通上从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