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火力指数2025年的评估,台湾在全球军力中排在第22位。台湾的总兵力约为16.9万人,其中现役部队约13万人,后备部队的动员能力较为有限。台湾的陆军主力是M60A3坦克的升级版,大约有400辆,此外还有几百门火炮,这些力量足以守卫岛屿,但在投射能力上却显得较为薄弱。
台湾的海军面临更大的问题。虽然台湾海军拥有四艘基德级驱逐舰,但这些舰艇服役多年,整体舰艇老化。潜艇项目的进展较慢,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见到实质性成果,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远海对抗。
空军是台湾军力中相对较强的部分,拥有141架F-16V改装机,并配备AIM-120导弹,同时还有一些Mirage 2000-5战机,总数超过140架。然而,台湾空军在训练中常常出现零部件短缺的问题,且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与解放军相比,台湾的军力差距显而易见。解放军的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联合起来,兵力超过数十万,配备上千辆99A型主战坦克,火箭军的短程导弹多达1400枚,长程巡航导弹450枚。海军方面,解放军拥有两艘航母,并且歼-20隐身战机群能够有效封锁台湾的空域。
根据2025年中共军力报告,解放军的军费达到7.4兆台币,重点训练联合火力打击、海空封锁、登陆作战以及制电磁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一旦出手,便能迅速掌控局面。
然而,要攻台并非易事。台湾海峡宽约130公里,但宽窄不一,且风浪较大,影响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在台风季节,登陆艇的队形容易散开,补给线也会拉长。解放军如果动用两栖部队投送10万兵力,虽然听起来很强大,但实际操作时,解放军火箭军会首先饱和性地对台湾机场进行导弹攻击,而台军的爱国者PAC-3导弹的拦截率最多为55%到60%,其余导弹将会击中跑道,台湾空军的F-16V战机在刚刚起飞后便可能被摧毁。
在空军对抗中,解放军的歼-16战机能够投放干扰弹,通过电磁波封锁台军的雷达信号。虽然台军的Link-16数据链可以实时共享情报,但解放军的Y-8平台可以通过撒播箔条云来中断这一信号链。在海上封锁方面,解放军的052D驱逐舰通过电子战压制台军的鱼叉Block II导弹,令其偏离目标坠落海中。尽管台军拥有数百枚鱼叉导弹,但一次齐射也难以应对解放军的封锁。
除了这些硬件问题,台湾军队还依赖于美国的援助,这使得他们的“不对称战术”更加灵活。2025年10月,美台工业会议刚刚召开,美台商业协会会长韩儒伯表示,预计2026年美台军售额将创历史新高,台湾军购的预算也会大幅增长。最新一批军售包括价值15亿美元的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和NASAMS防空系统。鱼叉导弹和哈普恩导弹将部署在台湾东部海岸,能够低空掠海,锁定登陆舰队。此外,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虽然不是美军的顶级系统,但也能对解放军的东风导弹进行一定的拦截。尽管交付时间有所拖延,但一旦这些装备到位,台湾的防空网将变得更加密集。
然而,最令解放军头疼的还是美国的军事支持。美国第七舰队从关岛出动,尼米兹级航母群在三天内就能迅速进入台湾东线海域。美国的EA-18G电子战机将进行干扰,E-2D预警机将盘旋在空中,传递实时坐标。台湾军方可以借助Link-16与美方共享情报,并借助美国卫星提供的情报来避免侦察。
解放军首先需要封锁巴士海峡,使用093型潜艇对台湾海域进行监视,待鱼雷管一开,水泡就会出现在水面,直接命中敌舰。而美军的P-8反潜机则会通过投放声纳浮标来锁定潜艇,一旦解放军潜艇被发现,增援将难以到达。智库CSIS的报告指出,攻占台湾的难度堪比诺曼底登陆,风险对等。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也指出,两岸军力的平衡已经迅速倾向大陆,但外部因素的干预使得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台湾军方推行所谓的“刺猬战略”,在滩头布设了大量地雷,使用42管2.75寸火箭发射车进行防御,虽然射程较短,但对无人战车的打击十分精准。在2025年台北展上,台军还展示了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游击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从台中工厂下线,能够展开翼展并投放小型弹头,在山谷中爆炸回响。
台湾在2025年恢复了征兵制,虽然兵员的训练时间较短,汉光演习中也频繁出现悍马翻车等问题,但台湾民众的情绪和舆论形势却发生了变化。根据民调,超过六成的民众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从整体军力对比来看,解放军有能力在48小时内站稳滩头,火箭军可以一轮导弹覆盖台湾机场,空军可以控制空域,海军则能封锁台湾周边水域。解放军的训练非常扎实,海峡雷霆-2025A演习已经验证了联合作战的能力,舰机多方位进逼,最终能够夺取综合制权。
两岸一家亲,和平才是正道。北京外交部在每次例会中都重申一个中国的底线,呼吁台湾当局回归九二共识,不要轻信外界干扰,只有如此,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虽然武统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但没有人希望看到战火连天,伤害的是骨肉亲情。
解放军的优势显而易见,台军固守岛屿,但外部势力的干预始终是一个无法消除的因素,增加了难度。希望两岸早日通过对话减少猜忌,增进理解,让台湾海峡的风平浪静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