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为何反对包产到户?真相揭开令人直呼:伟人高瞻远瞩
创始人
2025-10-24 08:41:17

197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中,18位农民冒死在一份“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全国农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序幕。

对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这种事情,从古至今一直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却并不提倡包产到户,他力排众议,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穷苦百姓都分到了田地,生产热情高涨,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但经过统计后发现,粮食总产量虽然提高了,可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农民个人无力购买生产工具、化肥农药,无法兴修水利设施,使得大部分地区只能靠天吃饭,无法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短板,因此才会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化。在最初的集体化进程中,所有农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购买大型生产工具,农药化肥,兴修水利,使我国当时的农业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些都是单个个人所不可能办得到的。

到了1955年,中国农业的集体化开始加速。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一直到人民公社,农业集体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领导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毛主席有些“冒进”。

那为什么毛主席要加速在农村地区实行集体化呢?这就要从主席担心的事说起。

当时,面对其他领导同志的异议,毛主席耐心地解释了自己的考虑,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如果不尽快实行集体化,如果继续农民的个体生产,农村内部很快就会产生贫富分化。

有人可能会说,一部分农民富裕了,也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和努力,并无不正当之处。

毛主席当然明白这些“小道理”,问题在于,即使这种贫富分化,同样会产生不好的后果,那就是农村内部的阶级分化。

因为毛主席看到了,一个更深的“大道理”,那就是:有经济优势的人,会千方百计地把他的经济优势,转化为社会关系、政治权力方面的优势,以占有更多的资源。

当时的情况是,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生活水平还很低,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只能借贷,甚至变卖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土地等资本,又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导致农村内部的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随之越来越尖锐,那肯定会给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带来众多的隐患。

要知道,新中国刚建立时,各方面的条件可远远不如现在, “容错空间”很小;外部环境险恶,帝国主义包围中国,台湾的蒋介石想方设法要“反攻大陆”。那时候,如果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新中国就此被颠覆,并非危言耸听。

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烈士们的鲜血白流了。

这些道理,现在很多人肯定难以接受。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毛主席的担心,一点儿也不多余。

对这段历史,当时很多人认为毛主席“冒进”了,如果不那么急于实现农业集体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好得多。

可社会规律很复杂,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某些认识,当时大家都觉得正确,但时过境迁,却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错误。在社会科学领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关于五十年代是否应该快速推进农业集体化,很可能就是这种“翻来覆去”的问题之一。当时,大家接受了毛主席的观点。后来,转而认为毛主席“冒进”了。再过一些年,到了现在,很多人又感觉,还是毛主席高瞻远瞩。

毕竟,当下的社会,正如毛主席预料的,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而且越来越大。富人占据着更多的资源,普通民众则沦为了底层的打工者,想要翻身,难上加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近年来,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尤其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世界局势就像一团被搅动的麻花,谁在上...
原创 巴...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北约成员国在如何处理乌克兰的战略上存在分歧。部分成员国主张尽快接纳乌克兰,而另一些...
如果年轻人集体躺平,社会究竟会... 躺平是我的梦想,但生活总把我薅起来然后暴打。 如果是在爷爷和父辈那个年代,听说谁家有人躺平啥也不干,...
盈利后的赛力斯,为何选择在此时... 如果说今年3月,市场对于赛力斯赴港IPO的合理性仍存分歧。那么,六个月后的现在,这份争议已然随着上市...
贝嫂首次回应贝克汉姆出轨风波:... 搜狐娱乐讯 近日,贝嫂在综艺上被问到老公贝克汉姆曾经的出轨风波,贝嫂并未回避,淡定回应道:“我们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