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17日,位于苏联首都莫斯科的一所医院内传出了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位资深的“布尔什维克”倒在了血泊之中。这并非是一场谋杀,而是自杀。死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参与组织十月革命,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还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那么,这位苏联革命者、外交家为何要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呢?
一、参与十月革命
此人名叫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1883年,越飞出生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富裕的卡拉伊姆人家庭。从中学时期开始,越飞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结果影响了他在俄国的升学之路,只得前往德国学习医学。
后因遭到德国驱逐,越飞只得来到维也纳,他在这里遇到了托洛茨基,两人共同主持《真理报》的编辑工作。之后,越飞回到俄国境内,结果先后两次被捕,一度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地区,但是他没有放弃革命理想,仍然坚持斗争。
二月革命爆发后,越飞离开了流放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接着,越飞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参与组织了十月革命。1918年4月,越飞被任命为驻德国全权代表,开始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
二、从事外交工作
在德国工作期间,越飞积极推动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结果导致被驱逐出境。之后,越飞又担任乌克兰国防委员会委员、监察人民委员等职。到了1921年,他又以和谈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主持与波兰的外交谈判。
1922年,越飞又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命,出任苏俄驻华以及驻日的全权大使。越飞在华任职期间,考察了中国的各派政治势力,并与孙中山取得了联系。1923年1月。越飞来到上海,与孙中山进行会晤,并在1月26日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
这项《宣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奠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不过之后,越飞因为身体原因,前往奥地利就医。在这之后,苏联的政局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三、被迫开枪自杀
特别是在列宁逝世后,苏联高层围绕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十分激烈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早在维也纳的时候,越飞就结识了托洛茨基,因此是其坚定的支持者。在托洛茨基遭到打击的同时,越飞也备受冷遇。
在政治上遭到打击的同时,越飞的身体健康也十分糟糕,当局拒绝为他支付出国医疗经费,因此他出国就医的计划遭到搁置。在这种情况下,越飞选择开枪自杀,并留下了10页遗书,声称“热月已经开始”。
在越飞的葬礼上,托洛茨基发表了在苏联的最后一次公开发言,之后聚会被当局驱散。当晚,托洛茨基最后的职务被免去。虽然越飞自杀了,但是他的家属仍然遭到迫害,女儿被关押二十余年,儿子则在1937年被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