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走错路了?全球车企都陆续放弃新能源车,中国为何还坚持大力发展
创始人
2025-10-19 07:21:44
0

[熊猫]中国的新能源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不仅在我们国内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就连国外也在疯狂进口中国的新能源车辆。

而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还在不断的创新,但是有些人就会觉得,为什么就中国在搞新能源,其他国家都陆续放弃了新能源,难道真的是新能源不行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还在坚持发展新能源?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从制造大国到产业强国

我们得明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压根就不只是一件商品,它更像一个跳板,是中国从“什么都能造”的制造大国,向着“掌握核心科技”的产业强国纵身一跃的支点。

这不是某个企业的心血来潮,而是顶层设计,翻开“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被清清楚楚地写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列里,为了这个战略,超过两千亿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被设立起来,前前后后出台了70多项扶持政策和上百项行业标准。

这么多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被催生出来,这不再是简单地造车,而是从上游的研发,到中游的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销售、服务、充电网络,一整条长长的产业链,光是相关的企业就冒出来超过几万家。

市场的反应最诚实,2020年的时候,街上跑的电动车渗透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几,可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将近一半,这意味着,现在每卖出两辆新车就差不多有一辆是新能源。

具体的车企数据更是直接,比亚迪在8月份一个月就卖出了将近40万辆,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更是高达约300万辆,上汽在8月的总销量里,新能源车也贡献了十几万辆,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更是同比暴涨。

这场产业变革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红利,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背后是海量的就业岗位,这几年这个产业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几百人万,更有间接带动的就业,这背后是多少家庭的饭碗和稳定的生活。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突围

为什么要这么拼?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一笔关乎国家命脉的安全账和对未来的责任账。

首先是能源安全,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以来都高达7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能源命脉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里,而且我们进口石油的运输线,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样地缘政治极其复杂的地区。

而我们消耗的石油中,超过6成都用在了交通领域,把这样一个关键领域的动力源,从依赖进口的石油,转换成我们自己能够大规模生产的电力,这本身就是一场高明的“阳谋”,我们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资源丰富,这等于把能源的主动权牢牢抓回自己手里。

其次是环保责任,美西方国家一直在强调减碳,甚至还提出过“碳排放指标购买制度”这样的概念,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工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与其被动接招,不如主动出击,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最有力的行动之一。

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零排放或者低排放,前两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为全世界减少了几千万吨的碳排放,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缩减到10.3亿吨。

新能源带来的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改变,现在很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都觉得,中国的街道实在是太安静了!因为满街跑的都是悄无声息的电动车,这不仅减少了城市的噪音污染,更重要的是尾气排放的大幅减少,让我们的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个“国外放弃论”,就觉得有点站不住脚了,所谓的“放弃”,更像是对全球车企战略调整的一种片面解读。

而且变化确实在发生,特朗普曾下令取消对电动车的补贴,还叫停了用于建充电站的基金拨款,德国奔驰也调整了原定的电动化目标,并且宣布未来十年会继续更新燃油车产品线。

奥迪更是直接,他们的全球CEO高德诺在6月份公开否认了原定于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称其已被推翻,法国也削减了电动汽车的补贴预算,但这些现象的背后真的是技术不行吗?

真走错路了?

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传统汽车巨头们在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竞争优势时的一种战略性“防守”,他们庞大的燃油车业务利润依然很好,但是面对中国品牌的攻势,他们选择保住基本盘。

或者他们想同时发展电动和燃油两条路线,大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已经变了,国外的品牌并没有放弃新能源,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上还亮相了全新一代的电动汽车。

大众的CEO奥利弗·布鲁默同样在慕尼黑车展上明确表示,大众未来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争取更多份额,日本松下公司也还在积极开发更高性能的电动汽车电池这说明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更开始成为全球重要的技术和产品输出方。

今年前半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出口量就达到了快200万辆,产品也卖到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强势崛起正在迫使国际竞争对手重新评估赛道。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上已经具备了定义行业标准的能力,最新的电池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500公里,我们还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到今年底,充电设备总量将达到将近1300万台。

“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的充电桩数量翻了两番还多,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所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之路非但没有走错,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最符合自身国情的一条正确道路,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前方的路并非一片坦途,电池技术依然存在瓶颈,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也还没完全消除,充电设施的布局也存在不均衡等挑战。

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我们已经不需要时时刻刻去参照别人的脚步,去担心自己是否“另类”,我们正凭借着自己的节奏和战略,开创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自信地驶向未来。

信息来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敬自己”为何戳中年轻人的心 文/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李嘉鑫 最近,社交媒体上刮起了一股“敬自己”风。镜头前,年轻人郑重又随性地...
乳腺癌,为何“偏爱”肥胖? 过度肥胖是许多疾病的“催化剂”,不少恶性肿瘤也“偏爱”肥胖人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
原创 嘉... 历史上,竟然有皇帝“不想继位”!明武宗朱厚照一命呜呼后,继位问题成了大明朝的“大麻烦”。 继承权纷争...
原创 他... 1927年11月17日,位于苏联首都莫斯科的一所医院内传出了一声清脆的枪响,一位资深的“布尔什维克”...
原创 走... [熊猫]中国的新能源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不仅在我们国内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就连国外也在疯狂进口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