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两年来,加沙的天空几乎每天都在哭泣。以色列的轰炸像一场无休止的暴风雨,摧毁房屋、夺走生命、碾碎希望。数万巴勒斯坦人丧生,更多人伤残,而全世界却像在看一场不关己的戏。西方国家的反应,从最初的摇旗呐喊,到关切声明,再到偶尔的空洞威胁,一切都显得无力而虚假。甚至在巴勒斯坦的生存被摧毁时,有些国家还会高调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冷漠和表演性的赞誉,本身就是对现实的讽刺。
特朗普提出的所谓“人质交换计划”,以及释放被扣人员、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的设想,被一些人视作历史性突破。可真正的突破在哪里?这不过是美以双方在未征求巴勒斯坦意见的情况下炮制的又一方案,让以色列继续掌控加沙的未来。巴勒斯坦人的声音,从未被认真倾听;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生存的威胁,从未得到真正制约。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西方不断告诉巴勒斯坦人:你的权利和生命,永远比不上以色列的“安全”。结果是什么?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两重暴力之下——一重是以色列直接施加的,另一重,是西方的忽视和虚伪。
戴安娜·布图以律师身份参与巴勒斯坦谈判二十多年,她见证了所谓“和平进程”的诞生与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和平谈判赢得全球赞誉,但实质上,它从未触及核心问题。谈判的对象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而是以色列这个掌控巴勒斯坦生活方方面面的国家,与被它无情控制的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交涉”。所谓“两国方案”,只是掩盖以色列霸权的灵丹妙药,让世界对占领视而不见。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自主权被无情剥夺,他们在迷宫般的西岸中挣扎,土地被分割,社会被控制,生活在军事检查站和定居者扩张的阴影下。
这颗灵丹妙药,给以色列提供了无限空间。定居点扩建,军事体系延伸,巴勒斯坦的每一次尝试和反抗都被掩盖在所谓和平的幌子下。西方鼓吹的和平方案,最终只强化了权力的不对称,掩饰了暴力的日常化。戴安娜·布图看得清楚,也说得直白:没有灵丹妙药,只有不断恶化的现实和无尽的流血。
西方仍在讨论各种方案,但本质没有改变:加沙的未来依旧由施暴者掌控。援助是否能进入?控制权是否会交还?以色列是否会撤军?加沙能否重建?答案都是不确定,几乎为零。这种所谓的“方案”,让人质疑外交和谈判的真正意义。承认巴勒斯坦国?好听的表面文章,却无法保证巴勒斯坦人的生命与自由。
二十五年的近距离观察告诉布图,西方的运作模式是一贯的:夸夸其谈,不承担后果。无论是和平进程的设计,还是最新的计划,结果都是一样的。巴勒斯坦的声音被淹没在外交辞令和虚假的国际关注里,而死亡和压迫却继续无声蔓延。
从布图的视角看,每一次谈判都是失败的重演。那些承诺带来自由的人,把以色列的“安全关切”置于优先位置,却忽视了维持霸权体系所带来的沉重压迫。几十年来,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被系统性地剥夺,国际社会的目光只会在巴勒斯坦被消灭到一定程度后才稍稍停留。真正的和平,从未出现过。
在这个逻辑下,任何新的方案都不过是表面文章,无法改变结构性的不平等。巴勒斯坦人被迫成为谈判桌上的“让步者”,生存权和自由被一次次牺牲,而国际舆论却把这些包装成“进展”或“善意”。这种现实,充满讽刺。
戴安娜·布图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控诉单一事件,而是为了揭示系统性的真相:西方所谓的外交努力,只是掩盖占领和暴力的手段;所谓的和平计划,不过是让加沙继续处于以色列掌控之下的幌子。巴勒斯坦人需要的,不是虚假的承认和表演性的援助,而是实质性的制约和保护,是权利与生命的保障。
今天,加沙仍在哭泣,世界仍在讨论。人们对外交方案、谈判计划、所谓的突破翘首以盼,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实:没有真正倾听巴勒斯坦人的声音,没有真正制约施暴者,就不可能有和平。历史不会饶过旁观者,也不会因为表面文章而改变流血的现实。
巴勒斯坦人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所谓的“灵丹妙药”,从未出现。人们只能期待,有一天,公正与自由不再只是外交辞令中的虚词,而是每一位巴勒斯坦人切实可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