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丨看“人”为何比看“景”火?
创始人
2025-10-07 10:02:18
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据媒体报道,假期里,在“鸡排哥”摊位排队的人基本要等两三个小时。有网友称,“鸡排哥”明显很疲惫,忙出“痛苦面具”。日前,景德镇文旅部门称,“鸡排哥”此前与文旅部门沟通,计划在10月8日休息。10月5日,“鸡排哥”本人回应,“欢迎大家来打卡。”

以往假期,人们都是奔赴山水、文旅项目,如今却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看“人”为何比看“景”火?

走红的“鸡排哥”

6元的鸡排,600元的情绪价值

被网友们称为“鸡排哥”的摊主,名叫李俊永,江西南昌人,在景德镇生活42年,在景德镇一所中学附近摆摊已有5年。他早上卖肉夹馍,中午开始卖炸鸡排,晚上十点收摊,一天干16个小时。

说起“鸡排哥”为何走红,或许和他的经营原则和时常爆出“金句”有关。他卖给学生便宜1元;下午四点半后,要让学生先买;顾客装鸡排的袋子要永远敞开。“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塑料袋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这份和顾客互动的语录,堪称“鸡排届的脱口秀”。

有网友称他为“景德镇鸡排主理人”,是“情绪价值天花板”,“6元的鸡排,600元的情绪价值”。

“鸡排哥”火了,带动了当地文旅热。据铁路部门消息,9月25日-29日景德镇北站发送旅客62402人,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19%。到达景德镇的火车票国庆预售人次超30万,同比增长7%。部分游客称为“鸡排哥”而来。

去哪儿数据显示,10月1日,景德镇酒店入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增幅高于去年。另有媒体查询发现,景德镇五中附近的酒店国庆期间价格迎来一波大涨。距离鸡排哥2公里范围内的多家酒店、民宿价格上涨2-3倍。原价200元左右的房间,国庆前4天的价格都上涨至800元左右,并且假期前几天大部分房间已订光。

“泼天流量”带来的困扰

忙到“痛苦面具”,视频回应质疑

当前,“鸡排哥”已经称为景德镇对外宣传的一张最新的文旅名片。9月28日,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视频称,授予李俊永“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文旅推广座谈会上,李俊永发言称,“马上就是国庆了,我们工作的重心,严格把控食品的安全,把控卫生问题”。对于新身份,他说,“把分内事做好,让更多人了解景德镇、走进景德镇。”

但紧跟“泼天流量”而来的问题和困扰也不少。

随着假期慕名而来游客的暴增,有网友注意到,鸡排哥已经显露出疲态。有媒体报道,在“鸡排哥”摊位排队的人基本要等两三个小时。

日前,景德镇文旅部门称,“鸡排哥”此前与文旅部门沟通,计划在10月8日休息。“鸡排哥”在个人社交账号上也表示“工作量大了,也会有略感疲惫的时候”。

不过10月5日上午,“鸡排哥”在个人社媒上发布视频,表示自己10月8日并没有计划休息,还是正常出摊,在老地方固定的时间,并欢迎游客来打卡。

视频中,“鸡排哥”还晒出使用生肉、炸制鸡排以及食用油的检测报告,称6个批次食品在南昌和杭州两个不同地方检测均为合格。此外,“鸡排哥”还晒出餐饮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知识培训合格证回应网友质疑。

10月5日下午,“鸡排哥”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有网友发评论“要的就是‘鸡排哥’的情绪服务”,也有的提醒“‘鸡排哥’注意表情管理”,还有不少网友诧异,“这怎么就火了?”记者留意到,该直播在线观看人数4万人次,“鸡排哥”当前短视频平台粉丝量83.3万。

开封王婆、理发师李晓华……

“一人带火一座城”的现象不在少数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希霆看来,“鸡排哥”的走红并非偶然,近年来,“因一人带火一座城”的现象不在少数,如开封万岁山景区的“王婆”,湖南怀化“听得懂话”的理发师李晓华,以及长春动植物公园压在五行山下的“雪饼猴”,这些人的走红都引发了文旅打卡热潮。

卜希霆表示,这种看“人”比看“景”火的现象,本质上反映了文旅消费正从“景观凝视”向“情感链接”的转化,而个体魅力亦或网红IP正超越传统景点,成为城市新的“文旅吸引物”,这种趋势也反映着新文旅状态下源于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

在当下服务业高度标准化、流程化下,“鸡排哥”提供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连接”,他让顾客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卜希霆认为,这一系列现象彰显了文旅产业从“景观消费”向“人文体验”的转变。当传统景区日益面临体验同质化的困境之时,“鸡排哥”等普通人物的走红,标志着文旅吸引物正在重新定义。“鸡排哥”的摊位重构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空间,在这里,买卖关系升华为情感交流,商品消费伴随着精神满足。

此外,这种趋势与Z世代旅游动机的变化不谋而合。当代年轻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行”,而是主动寻找更具文化温度与沉浸感的目的地。他们走进非遗集市、参与陶艺课程、体验民族活动,开启一场场“与地方共创”的旅行实践,愈来愈多的旅行者正在转变角色,从“游客”身份向“生活体验者”转变,旅行内容也正从“看风景”走向“沉浸式参与”。

网红个体流量如何成为城市长期流量?

“鸡排哥”是引子,景德镇的“瓷”才是核心竞争力

“鸡排哥”走红后,我们也看到了一座城市努力的影子。

针对国庆期间高峰期,景德镇市各部门之间已建立全链条协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和协同配合工作,从“管住”,提升到“用好”“服务好”,并主动对接“鸡排哥”及周边的便民摊点,为他们摆摊解决现场维持秩序、食材保鲜等问题,同时安排志愿服务在现场维持秩序,向游客免费发送扇子等物品。

9月30日,江西景德镇市政公用集团,对“鸡排哥”火出圈的路段——珠山大道(五中路口路段)约500米路面进行铺设,该路段于9月30日下午1点铺设完毕,半天时间火速焕新“鸡排大道”。

一系列操作让大家感到熟悉,这是之前许多城市承接流量后的反应。卜希霆分析,政府在其中担当了“隐形搭台人”的角色,通过最小必要干预,为公共秩序与民生安全提供底线保障。这种适度托底与温和引导,可以将个人热度化为公共善意,形成治理上的良性循环。

“城市文化底蕴与网红特质的结合才能产生持久魅力。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等才是其核心竞争力,游客为鸡排而来,最终被瓷都‘匠人精神’等吸引,流量才升华为‘留量’。”卜希霆表示,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善用但不依赖网红效应,网红只是引子,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回归到常态化建设。而回顾上一次景德镇出圈,正是因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无语菩萨”。

“鸡排哥”的走红告诉大家,文旅的最终吸引力,不在于风景多美,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这才是未来城市文旅发展的核心方向与更大机遇。在卜希霆看来,最持久的城市魅力,不在于一时的热闹,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当城市管理者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流量,以匠心精神耕耘日常,以开放胸怀拥抱变化,每一座城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鸡排哥”,也都能在流量时代书写自己的“长红”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家长跪地被学生轮流踩踏,校方凌...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中牟一中学举办活动,学生家长跪地搭“人桥”,学生轮流从家长身上踩过。7日凌晨...
热点问答|法国总理勒科尔尼为何... 新华社巴黎10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唐霁 乔本孝 崔可欣 法国总理勒科尔尼6日突然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
深挖 | 2025第一个诺奖为... 这是一项“迟到了30年”的诺奖发现。 文|王 嫱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
文旅观察丨看“人”为何比看“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据媒体报道,假期里,在“鸡排哥”摊位排队的人基本要等两三个小时。有网...
双节假期火出圈,这些县级“宝藏... 双节假期火出圈,这些县级“宝藏小城”为何受青睐?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