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热点问题之一,起因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和苏联支持下赶走美国侵略者并完成全国统一的越共政权,开始大搞地区霸权主义,梦想充当印度支那的霸主,拼凑“印度支那联邦”。1975年6月4日,越南派兵悍然入侵柬埔寨的成岛。在遭到柬人民反击被迫撤出后,越南仍不断制造边境纠纷。1978年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大举人侵柬埔寨。1979年1月攻占金边,建立了韩桑林政权,即伪“柬埔寨人民共和国”。从此,柬埔寨人民开展了民族自卫的抗越武装斗争。
东盟(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处于亚太地区自然以责无旁贷的态度参与“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作为东盟最大的国家—印尼来说,则把这看成是上帝的赠礼,是它谋求大国作用的重要契机。主要表现在印尼在与东盟保持一致的同时,还着意雕琢自己的独特性,奉行一些与东盟其它国家不太一样的立场,即“:
印尼反对越南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武装入侵(指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但在方式和步骤上,却主张采取较为“温和”的态度。”在20世纪80年代东盟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印尼多次主张寻求对越南妥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东盟(蓝色部分)
那20世纪80年代为何印尼在东盟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多次主张对越南妥协?
第一,当时印尼对中国的疑虑很深,这在印尼武装部队中尤为严重。他们认为北京同印尼的1965年政变(指印尼1965年“九·三〇”事件)关系密切,对华人在印尼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十分敏感。因此,印尼竭力为印度支那半岛僵局寻找一种实际上对越南有利的解决办法,以削弱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地位,使越南有能力遏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活动”。同时,印尼也担心柬埔寨问题久拖不决将会使中国更加容易向泰国渗透,并会使苏联在东南亚的地位更加牢靠。
1979年3月,即越南占领柬埔寨首都金边后两个月,在这个月,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哈托与马来西亚总理达图·侯塞因·奥恩和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举行会谈。苏哈托与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会谈后发表了一项声明,称两国将“独立的”寻求途径与印支冲突方接触,以解决它们间的问题。苏哈托在与泰国总理江萨的会谈中,明确表示,
他对越南陷于过度孤立及其所受到的长期压力的后果感到担忧。
1979年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
实际上在这些外交活动的背后,印尼正筹划着一个危险战略“:
它企图利用由于越南侵略柬埔寨造成的中国和越南对立局面,挑唆越南充当阻挡中国“南下”的路障。”这是“中国威胁论”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的恶性发作。因此,印尼形成了一套关于“柬埔寨问题”的独特立场,概括起来为:对越南采取温和态度,反对像中国那样对越南侵略柬埔寨行为所采取的“强硬”态度。印尼总统苏哈托认为,“如果中国逼的太急”,那么越南便没有别的选择余地,而只能更深地依赖苏联,这将会导致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卷入,破坏现有的力量平衡。为避免这种情况,印尼认为,要降低中国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上的作用。
当时印尼国内的军方人士甚至表示,
他们担心一个现代化的、有活力的中国,对印尼的长期战略“威胁”,要比越南的威胁大得多。当时印尼军方重要将领穆尼达甚至令人瞠目结舌地声称:越南对东南亚没有威胁。越南今天在柬埔寨的“存在”,对越南来说是一个“遗留的问题”。由于“中国的威胁”,这种“存在”是必要的。
事实上,印尼穆尼达将军还敦促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以对付中国下一个世纪的“潜在威胁”。并说“一些人说到越南在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缓冲作用,我不想转弯抹角地回答这一点,但我们可能是这样想的(指当时印尼方面)”
第二,印尼受“地缘政治学”思想的影响,对越南有同情心理。认为两国民族历史近似,民族气质相同,因而越南首先是“民族主义”,其次才是“共产主义”,越南即使有侵略野心也是有限度的,构不成对东南亚地区的颠覆性威胁。
印尼苏哈托总统
在当时印尼总统苏哈托看来,“关丹原则”反映了印尼的立场,即:
越南如果不能维护自己在印度支那半岛的宗主国地位(指当时越南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控制),中国必将取而代之;东盟国家假如不能有效地同越南和解,柬埔寨和越南冲突势必把越南拖得软弱无力,并迫使它增加对苏联的依赖。(印尼和当时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亲美反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