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国在经历了一段黑暗历史之后重新站在了世界之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众领导人便开始命人设计国徽,以此来纪念中国胜利的时刻,同时还进行了人民纪念碑的设计,以此纪念那些奋斗前进的英雄们。
但设计国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国徽承载着无数人的希冀,许多设计师参与其中,而林徽因也是设计师之一。当她第一次看到设计稿上的国徽用着满清线条的时候,很生气,立刻要求更改为汉唐线条。这是为什么呢?国徽的线条又有什么讲究呢?
一、天之娇子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父母更是饱读诗书,林徽因就是自带着书香之气出生的。林徽因的父亲十分在意孩子的教育,他知道未来的希望在于下一代,所以他尽自己所能的教育下一代。
林徽因在父亲的教育之下,更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也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对于学习有着自己的见解。林父从来不会苛求林徽因,而是让林徽因自由的成长。
林家可以说是才女之家,除了林徽因这个才女之外,就连她的祖母和姑姑都是一代才女,她们都十分的喜爱书法和诗词,小小的林徽因就是在姑姑们的启蒙之下走进了诗词的世界。林徽因眼界宽泛,她见过大江南北之景,也去过外国学习,并且还见到过泰戈尔。
说起林徽因,人们大多只记得她和浪漫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一首《再别康桥》将徐志摩对爱的感悟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也让人们主观性的认为,林徽因的样子,就是爱情故事中的模样。
他们根本不懂林徽因 ,更加不知道林徽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她的人生里面不只是有爱情,更是有自我。林徽因是民国时代的独立女性,她的文人风骨在当时的年代是少有的,在民国时期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而林徽因则是挤开这些文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别看林徽因只是一个女子,她的字句之中透露的是一股大气,是对独立自主的表达,更有着担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大爱,这样一位女子被人称作“先生”二字,当之无愧。
看着林徽因的文字,人们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气,这让人们感觉林徽因的诗词完全是大自然的韵律,不带一丝雕琢,让人看完心情以及身体都十分的放松。
林徽因的一手好字也令人赏心悦目,不少书法家也曾夸赞过林徽因,说其的字看起来虽然工工整整,但是其中又蕴含着飘逸之气。
她从来都不是徒有其表的花瓶,她在文学上面的成就三言两语道不清。曾经林徽因看自己的丈夫梁思成的作品,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不足,后来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梁思成的书才得以出世。
梁思成知道林徽因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他告诉众人,这一本书并不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在林徽因的帮助之下共同编写的,不管是在图书的排版上面,还是在文字的斟酌上面,林徽因都做到了最好。这一本书就是《清式营造则例》。
二、建筑之能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梁思成这样夸赞林徽因,一定是因为两人夫妻的身份。但真相并非如此,林徽因在更多专家的嘴里都是十足的才女。就比如历史学家莫宗江,他一直称林徽因为“林先生”,并且表示他所见到的梁思成的文章,大多都有林徽因修改的痕迹在。
林徽因不只是在文学上面有着不小的成就,在艺术方面也十分有造诣。也许因为林徽因在文学上面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人们都快忘记林徽因也是一个建筑专家,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在哪里研读建筑学。过去的林徽因或许沉浸在诗词歌赋之中,可是她在学校里找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那就是古建筑。
她很喜欢艺术,在建筑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知道国家需要人才的推进,于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国外,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建设国家做风险。而她的艺术才能也在国徽及纪念碑的设计上有了更高的体现。
为国家设计国徽和人民纪念碑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林徽因更是一点不敢怠慢。她知道国徽和纪念碑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对过去英雄精神的传承,也是民族的象征,它们承载的是全中国的希望,也是中国人民对于过去的认识,对于现在的了解,对于未来的期盼。
林徽因想要把这些内涵的东西完美的呈现在设计之上,于是立刻动手开始设计,她不希望这些代表着国家的东西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彩,于是一遍一遍的设计,一遍一遍的修改,可无论如何也无法到达自己满意的样子。
林徽因一颗心完全扑在了工作上,她宛若一个工作狂人,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林徽因太认真了,她根本无心旁事。可这样的疯狂也让林徽因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严重到整日窝在床上。就在初步方案出来的那一刻,林徽因倒下了。
她并没有因为生病就延误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刻不容缓,于是林徽因立刻请来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帮自己绘制初份国徽的草图。在学生们的努力下,林徽因终于见到了国徽的草图。可是林徽因看到稿件的时候,眉头直接挤在了一起。
“这上面的线条怎么回事,怎么可以用满清的线条呢?快去换了,用汉唐的线条。”林徽因有些生气道。学生们被林徽因忽然而来的脾气吓到,连忙问道:“该用何种线条?还请老师指点。”“去霍去病的墓前找汉朝的线条。”林徽因指示道。
学生们知道这件事情是国家大事,一点不敢怠慢,立刻去寻找汉朝的线条对国徽加以改进,后来他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因为国徽的设计必须要严谨严谨再严谨,不容一点差错。
三、严谨之风
对林徽因这样工作严谨的人来说,线条运用这样的小瑕疵是绝对不可以出现的。满清的线条固然好看,但是却不可以运用在国徽之上。要知道满清时期虽然有盛世,但是最后却是一副衰败之景,它们本就是封建王朝的末端,带有一种没落的含义,把它运用于国徽之上寓意不太好。
而汉唐时期的线条则更加具有向上的精神,汉唐时期的盛景可以说是历史上独一份,它们的线条看上去不如满清时期的美丽,但是却带有一种独特的强盛之感,它们更加可以代表现代中国未来强大。
就这一点含义就让林徽因大发雷霆,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其要求之高。当时的林徽因虽然卧病在床,可是一双眼睛十分的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线条的运用不对,这也让后人称绝,也让后人看出林徽因在艺术的造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国徽的设计还只是一环,林徽因还参加了人民纪念碑浮雕的设计,主要负责的是须弥座的花纹图案,她一如之前一般严肃,在设计时面面俱到。在提及要用什么花作为须弥座的花纹时,林徽因耳边出现了一些声音说“用木棉花”。
木棉花确实很美,现实生活中的木棉花代表着鲜活的生命,如同朝阳一把艳红无比,它总是高傲的抬着头,宛如战争之中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民族英雄们一样。
由此看来,用木棉花纹确实不错。但是林徽因她有自己的考虑,为了保证一切都完美,林徽因在设计的时候专门去问了花卉的专家,深入的了解了一下木棉花,小到木棉花的外表,大到木棉花的产地,她都问的一清二楚。
再知道木棉花大多是东南亚产出之后,林徽因犹豫了,她看着设计初稿,再想想人民纪念碑的含义,立刻把木棉花这个想法给扔掉了。
作为纪念中国英雄的人民纪念碑,不可以用其他国家的花,一定要用本土的花。之后林徽因选择了三种本土的花,分别是菊花、荷花和牡丹花。这里的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故事,有陶渊明独爱菊,也有淤泥之中的洁净荷花,还有象征着富贵的牡丹。
四、总结
林徽因不仅是书法家、文学家,更是建筑界的星秀,她的爱情确实轰轰烈烈,但是远不及她的人生精彩,林徽因一生中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她是当之无愧的才女。
林徽因在工作岗位上的敬职敬业、在面对国家之事的全心全意、在面对病痛时的坚强勇敢,都是现在的人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她的这一份爱国之心不是用字句可以体现的,一代才女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