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宇宙第一本奇书。有学者说:& quot《道德经》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儿。"它的包容面之广,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略知一二的。但是喝一瓢就够了!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修佛法就不能修佛法,修天道吗?唐代学者李越《道德经新解》说:人法无处不在,法无处不在,法自然。"
当代老子研究专家高峰先生认为,字& quot天地道& quot是错误的复制,应该是& quot人要向地、天、道、自然学习。"
我相信这种解释。
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自然& quot。
这& quot自然& quot不是我们所说的& quot自然& quot今天。自然是指人类世界之外的非人工生命和物质世界,而& quot自然& quot指的是自身。
"道自然& quot意思是道取其法其邦。道来自于自己的根,是自己的根,不必取什么。道没什么好学的,因为一切都在道中。
天地运行最接近& quot自然& quot。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花开花落……日月交替,四时运行……天地万物仿佛都接受了一种力量的安排,一切井然有序。鱼不会想,为什么我不能在天上飞?鸟儿不会想,为什么我不能在水里游泳?夏天不会跑在冬天后面,秋天不会取代春天…
但是人是不一样的。人是唯一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去天堂,也想去人间。他想统治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神。
所以,我告诉你,要尊重土地,尊重天,尊重道。天地人合一,有一个最终的根——道。人类绝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天地和谐秩序。天不太平,地不太平,最后吃亏的还是人类,道不会受到任何损害。
第二,小心。老子说,& quot当我成功时,所有的人都说,‘我是天生的。’"事情做完了,这是我自己的。不要找任何理由,不要抱怨,生活的乐趣和事业的成功都取决于你自己。
第三,什么都不做。自我行动的基础恰恰是无为。什么都不做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 quot平滑& quot,也就是根据情况来做。每个地方都有地域特点,每个时间都有不同的日子,要因地制宜,随时改变。
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义已经累积到满盈,不如及时止损;精神过强,无法长久维持;谁也守不住家里的金山银山;富裕和骄傲,他们埋葬自己的诅咒;成功了就下台,符合天理。
天道有好循环。人有生灭,事有成败。生活在糟糕的虚空中是一个佛教术语。成功& gt;意味着事物的出现;"直播& quot,事情会繁荣一段时间;"坏& quot,开始衰落;"空& quot,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世间万物皆如此。
你想握得牢,却容易折。你想守住财富,不超过三代。如果你想继续掌权,新一代人已经等不及了。
我提醒我们,要虚.
虚能力可以清空外物,不能持有,不能占有。《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 quot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是徐若。"有的好像没有,但是好像是空的。这就是境界。
虚拟能力可以包容一切,不会招来仇恨。
虚拟人才不爱权力,应该放弃,去吧。"不要让人夸颜色好,而要让自己的气息充满干坤。"
要适度!
想象是境界,中庸是真功夫。就世界而言,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不应该得罪;就物质选择而言,我们只取我们需要的,不取我们想要的;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之美自不必说,但可远观而不可笑。
应知止。
苏东坡在《赤壁赋》年说:& quot天地间,物有所主,非我者不取。但是河上的微风和月亮
不是自己的。一毛钱也不拿。清风明月虽无穷,观月亭、迎风亭能否无穷?所以,知止是:放下一切烦恼,一心一意。
三、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句话非常简洁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现代人很直接。我为你做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让我做什么好处?物质文明扫到哪里,一切都是基于现实的利益。没有明显的效益,值得做吗?一切都是那么的短视和虚荣。
老子说过这句话:& quot凡事有时损而得,有时得损。"
中国古人更注重整体的平衡和长久的和谐。在中国人眼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阳生阴灭,阴进阳退。问题
的关键不是阳占多少、阴占多少才合适,而是阴阳平衡才最符合天地之道。有的时候暂时获利,但破坏了阴阳的平衡,对将来的稳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暂时受损,但有利于维护阴阳的平衡,反而对将来的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古代的圣贤人物,不怎么谈利,而是喜欢谈吉,谈福。吉和福看重长期累积的效果,而不注重当下一城一地的得失。
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积德行善,当然天会眷顾你。
明代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的根本,就是栖霞寺的云谷禅师告诫他的话:“命由己立,福自己求。”
这个“己立”,并非由自己乱来,而是有一个天命在,这个天命就是“善”。“己立”所立的根基,就是德,就是善。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于善人。”
天下的圣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天有好生之德,究竟是损还是益,关键是看对族群的和谐是否有利,对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志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喧嚣的尘世间,能否保留一方心灵的净土呢?《道德经》绝对开卷有益,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已是受益终生。
上一篇:你说的随心所欲(免费)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王力防盗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