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总避免不了与腹泻抗战,腹泻不严重时家长一般会采取简单护理,但是严重时,尤其是病毒细菌感染告发季节(秋季),家长就需要及时代孩子去医院做检查。通常必备的检查项目就是给宝宝做大便化验!
宝宝每次拉肚子,真的很痛苦,妈妈也很担心!面对检测报告,妈妈也经常迷茫?为什么这次和上次不一样?红细胞、白细胞、轮状病毒、潜血是什么意思?一堆数字和箭头是什么意思?宝宝吃了这么久的药吗?很多家长也会求助百度,但没有宝宝是不一样的。我该怎么办?
今天,边肖将深入浅出地解释大便检测单的事情!
正常人一般一天排便一次,粪便外观呈黄褐色,形状多为圆柱形、圆形或软泥状;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常见问题:
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鸡蛋汤样,或大便中有2、细胞镜检带血(脓血或血丝)带泡沫,有酸臭味。
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
正常粪便显微镜下一般无红细胞或白细胞,或高倍显微镜下偶见1 ~ 2个白细胞(写为0 ~ 1/HPF或0 ~ 2/HPF),无寄生虫卵和原虫。
粪便中的白细胞是炎症的指标,而不是感染的直接反应。细菌感染性炎症、食物过敏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引起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多为细菌感染。
肠炎白细胞小于15/高视野;急性菌痢大于15/高视野,甚至全视野。过敏性肠炎,白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加,可以发现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白细胞和红细胞可能增加红细胞增加:提示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在阿米巴痢疾中,粪便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白细胞,而在细菌性痢疾中,红细胞的数量往往少于白细胞。
2食物残渣:常见的脂肪球、淀粉粒、肌纤维,如果增多,说明宝宝消化不良。
肠道酵母菌:可见正常人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寄生虫:正常人没有寄生虫。当人感染不同的寄生虫时,粪便中可出现相应的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阿米巴滋养体等。
化学检查包括
潜血试验:
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分解破坏,在显微镜下无法发现。
正常人大便OB为阴性,胃肠道疾病引起出血时为阳性,甚至强阳性。婴儿常见于肠胃炎或食物蛋白过敏和肛裂。
通常我们可以看到& quot""""""""""""""""但是这些加号是什么呢?通过下面的案例,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每个加号的含义。
查看大便检测单的基本原理是找到结果栏和参考值的差异。如果正面提示异常,参考范围以上的数值会增加!
案例1:白细胞用“+”表示
粪便检测报告1
正常粪便中白细胞很少;如果实验室报告中有白血球增加,多为细菌感染性肠炎所致腹泻!但是者食物过敏可能也会存有增加的情况,需要结合数值与其余项目来看!
在大便检测报告1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便性状为稀便,其余项目只有一项白细胞阳性。其余检测基本正常,轮状病毒检测阴性,说明不是轮状病毒感染,则宝宝是细菌感染所致腹泻,细菌性肠炎。.
这种情况下,如果白细胞不多(),一般医生会推荐口服药物,即口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白细胞多,比如二加三。这种情况需要做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有的可能在抗感染治疗之外还服用口服益生菌,即补充肠道有益菌。通过补充有益菌,可以达到这样一个辅助治疗方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注意腹部保暖。
案例2:白细胞用数值表示
婴儿腹泻期大便检测单
当我们看检测报告时,我们应该寻找结果栏和参考范围之间的差异。如果不在参考范围内,就是可能的致病因素。
如图,白细胞结果为8-10 /HP,参考范围为0-3 /HP。很明显,结果值高于参考值,其他检测项目正常,所以这一项提示孩子腹泻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医生通常根据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和体征来判断,判定为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多会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如腹痛、厌食、便秘或腹泻、腹胀和便血。
strong>,此时家长就无需有抵抗心里了,选用适合婴幼儿食用的药物,偶尔使用不会出现所谓的耐药性,相应治疗后宝宝一般都能很快康复。案例3:轮状病毒伴随白细胞增加,需要抗生素吗?
有的孩子大便化验结果可能会提示:轮状病毒呈阳性,同时有白细胞增多(如图),这个结果就会让很多家长头痛,搞不懂是什么问题!这提示是典型的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会伴随白细胞增加吗?还是宝宝是轮状病毒与细菌同时感染!于是很多家长就开始百度求助,但是说法各异!
最新版的传染病学教材认为,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少数可稍升高,为什么会升高?可能与部分轮状病毒感染宝宝前期出现呕吐频繁,多次腹泻,或者存在发烧等因素而导致机体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白细胞升高。
因此,此时不能单纯用白细胞的数量来判定为细菌感染,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粪便常规等检查作出综合判断。轮状病毒多表现为:
研究发现,抗生素对轮状病毒无效!因此如果宝宝被判定为轮状病毒感染,那么就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一类药物,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长孩子腹泻时间!所以此时家长要有意识不盲目服用抗生素!
轮状病毒属于病毒,不是细菌,所以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疗,也没有其他的特效药能一吃就好,会自愈!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整个病程大约会持续5-7天。期间爸爸妈妈一方面要耐心等待,另一方面也要小心护理。
护理最重要的就两点:预防脱水,预防继发乳糖不耐受。
可以给宝宝少量多次地喝口服补液盐。这个药属于OTC药物,可以在药房或者医院买到。
轮状病毒是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因此此时饮食建议换为无乳糖配方奶粉或者添加乳糖酶。常见饮食方法:
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乳糖酶+母乳乳糖酶+婴幼儿普通奶粉但是注意,如果孩子使用乳糖酶依旧腹泻,代表摄入的乳糖酶活性和量可能不足,无法消化奶粉和母乳种乳糖,注意冲调温度和使用方法,使用量,如果加大乳糖酶摄入量没有改善,建议直接换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人体正常粪便是不含红细胞,红细胞增加提示: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
红细胞提示肠道渗出、炎症较重,可以在感染性腹泻如痢疾,婴幼儿都多因为胃肠炎、肛裂出血或由食物过敏,轮状病毒也可见红细胞增加。
案例1:
宝宝化验大便,红细胞增加,且多伴随白细胞增加,提示存在肠内出血。
如图所示,此宝宝白细胞增加为四个加号,红细胞是两个加号,说明此宝宝为细菌感染所导致胃肠炎,导致宝宝肠道粘膜受损,进而影响红细胞的数量增加!宝宝此时护理就按照之前所说的!
案例2:红细胞+白细胞+轮状病毒
此案例5个月版本腹泻,实际是轮状病毒感染,不应该用抗生素治疗的。
治疗开始时,只是测了白细胞数目,显示增加,就错误的以为是细菌性肠炎,盲目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针对轮状病毒是无效的,因此版本还是腹泻不止,没有缓解。
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一看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加就以为是细菌感染,要结合其余项目。
轮状病毒会损害孩子小肠粘膜,造成损伤,因此大便常规检查除可查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外,有可能会发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或者少量脓细胞。不要因大便中发现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就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轮状病毒感染基础上又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使病程延长。
大便隐血:又称便潜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如果是肉眼可见的话,那就不是潜血。一般来说,出现鲜血的症状后,要首先考虑是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出血。
大便隐血约等于红细胞增加!
此份大便化验报告单中,白细胞,红细胞同时增加,且大便隐血三个+,提示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多因为细菌感染胃肠炎导致红细胞被破坏导致隐血。
其实牛奶鸡蛋所致的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性也会出现隐血,常引起典型的血丝痢疾样便,可能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红细胞出现增加,若要确定是否为过敏,胃肠道数值仅仅作为辅助,还应该进行过敏原筛查,结合孩子身体症状,确定是否是过敏。。
宝宝大便根据出血量可分为
(1)潜血:少许消化道出血,肉眼看不到或不能分辨,需通过化验才能判定。
(2)少量便血:仅仅从肛门排少许血便,或内裤沾染少量血便。
(3)大量便血:短期内大量便血,24小时内出血超过全身总血容量的15%-25%。
宝宝大便根据出血颜色可分为:
如果便后滴血,且少量鲜血,多伴大便燥结、干硬,且无其他临床表现。一般是小儿肛裂所致,这种情况说明宝宝便秘了。
如果宝宝大便表面附血丝,多伴黏液,伴或不伴腹痛,急性发作,则考虑急性肠道感染,需要就医进一步化验。
如果宝宝含血和黏液的粪便,像果酱样,稀溏,颜色酱红。是典型的小儿肠套叠症状,发现后应立即就诊。
如果宝宝大便外观呈鲜红黏冻状的稀便,常有发热、腹痛、腹泻,需警惕细菌性痢疾,夏秋多见,需及时就诊。
如果宝宝大便带有血丝,且伴随有湿疹的,怀疑是食物蛋白过敏,建议及时就医。
大便中白细胞是多为细菌感染性炎症,同时食物过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引起白细胞增加。
红细胞增加,提示消化道出血,多为胃肠炎、食物过敏、肛裂等原因所致。
轮状病毒阳性提示为轮状病毒感染,此时可能伴有白细胞与红细胞增加。
大便隐血是红细胞被消化破坏,要考虑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这是因为,大便是由已经消化的和消化不全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对便便进行监测,是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监测,有助于医生了解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液、寄生虫卵或虫体等病理成分。
此外,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能初步判断胃肠、胰腺和肝胆的功能状态,对便便进行涂片并做革兰染色或培养,能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或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感染。
样本容器一定要干净、干燥、无渗漏、无吸水性
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
挑取5g左右的粪便量,相当于花生米大小即可
留取标本后立即送检,最晚不要超过1小时哟!
上一篇:秀是什么意思(节奏牛津读书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