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岁末,一部《我是刑警》刑侦大剧火爆荧屏。该剧所有主角与发生的案件包括细节均取材于真实案例,譬如开篇的西山煤矿抢劫杀人案,就对应着鹤岗1.28特大抢劫杀人案。
本案发生于90年代中期,当四名持枪歹徒来到煤矿进行抢劫时,遭到厂矿经警人员的反击。
这一幕令观众看得血脉偾张,同时也发出一个疑问:为何厂矿里会有配枪的警察?
这就牵扯到我国警察部队中一个特殊的警种“经济警察”(简称“经警”)。这一警种两度设立又被撤销,在其存在的几十年里,有太多故事可以与大家说道……
“经济警察”虽然顶着“经济”二字,却不负责调查经济犯罪,目前负责调查经济犯罪的警种被称之为“经济犯罪侦查警察”简称“经侦”。还有民间将注册会计师也称之为另类“经济警察”,此番种种说法颇多,大家只需了解个大概就行。
既然经警不负责调查经济犯罪,那这一警种主要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来说,经警由公安机关领导,穿着与公安干警相同的制式警服,有一段时间还佩戴与公安干警相同的臂章,后来单独佩戴“经警”臂章。
而根据任务的不同,经警还会配发手枪和冲锋枪。
至于这一警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而言,这支队伍的设立旨在维护内部单位治安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厂矿内部案件。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大型仓库、电站、工矿企业、科研及金融等重要单位、重要部位的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
再通俗点来说,经警这一群体十分近似于如今厂矿内部的保安队,不过经警能配枪和手铐。在编制上,经警是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大部分由复转军人组成,素质相对较高,管理相对严格。且隶属于重要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是企事业公安机构重要的武装力量。
反观如今的保安基本上是单位招聘的临时人员,来源复杂,其战斗力与个人素质完全比不上经警。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我是刑警》中西山煤矿抢劫杀人案发生时,四名歹徒会在厂矿内与身穿公安制服的经警人员发生激烈枪战。
在原型案件里,正是由于经警人员甘愿冒生命风险与歹徒搏斗,使得这几名穷凶极恶的罪犯没有成功抢劫,反倒致使一名歹徒受伤,最后他被同伙开枪射杀,其尸体成为警方破案的关键。
那既然经警在维护厂矿安全等方面如此重要,为何如今看不到这一队伍的身影?
经济警察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为了初步实现工业化,有关部门创建我国历史上一批全新的工业企业和相应的单位部门。
但在当时复杂的世界格局和冷战环境下,国内不断有美蒋特务渗透,这一群体有可能破坏新中国的工业,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为此,中央在1953年出台相关决议,创建人民经济警察体制,将原先守卫工矿企业的解放军改为经济警察,并进一步允许厂区设立保卫处、内保局等部门;厂矿企业根据不同的情况自行组织安排经济警察与相应岗位。
这一决议出台后,到了50年代后期,当时全国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警察已经发展到11.4万人左右,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十二年后,即1965年,公安部提出《关于改进经济民警领导体制》的请示,决定取消“经济民警”的番号,将其整编为公安部队。
从1953年创立的经济警察,到此时被正式撤销番号。
经济警察第一次的设立与撤销主要原因是当时管理体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各厂矿企业随意设置岗位,胡乱配发枪支、手铐,有一些厂矿还配备高射炮、火炮等重型武器。
管理如此混乱,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经警队伍内部纪律松弛,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加上这一群体普遍掌握具有杀伤力的热武器,取消也是迫在眉睫。
可是经济警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壮大,1980年底,国务院转发公安部、国家纪委等六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建立经济民警的实施方案》,决定自1981年起在重要的大型厂矿企业、仓库和科研单位逐步建立经济警察。
第二次被设立的经济警察,主要职责和此前没有多大差别,就是武装看守、防火防爆、巡逻检查,守卫国家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
不过,新的时期经济警察职责更加明确,队伍的管理更加规范。到了80年代末,国务院还批准了公安部和财政部制定的《经济民警着装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经济检查的服装制式标志,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辨识度。
到了90年代,全国经济警察队伍达到73万人。其中一部分是正式编制的公安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隶属于各地公安机关或企业的保卫科、保卫处;这一警种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公安局的二局七处。
2002年,国务院推出相关决议,再次停止经济警察队伍的新建审批,这意味着“经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警种存在,各地公安局的经济警察逐步改为“经济护卫支队”,所有枪支上缴,其人员着装由原来的警服换成普通保安制服。
2007年,随着最后一家国有企业经济护卫支队宣布撤销,宣布在我国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经济警察”彻底消失,这一警种也不复存在。
那经警为何会在21世纪初再度被撤销?如今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公开资料以及老一辈人的回忆,应当可以这么理解:随着新世纪中国公安部门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环境相对稳定,厂矿包括科研单位遇上危险的概率大大降低,经济警察这一时代的产物存在必要性亦会大打折扣。
其次,经警的职责是在厂矿范围内,对打架斗殴和盗窃行为进行自我处理,实际上与派出所、公安局的的执法权有所重叠,会出现“双重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据《人民公安报》在2004年的报道:经济警察中存在执行不规范,体制不健全与违法违纪等问题。一些经警队的队员执勤时喝酒打架甚至监守自盗,各地警方下了大力气进行整顿,但收效甚微。
正因于此,经济警察才会被撤销。
至于撤销后经警人员去了哪里?一半自谋出路,或转行当工人,另一半前往各地的派出所从事类似于辅警的工作,少部分人可以转正。
不管怎样,这个警种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贡献。从50年代的设立到60年代的整编,再到80年代的重生和90年代的扩展,最后在21世纪初的正式撤销,经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亦成为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缩影,同样反映出国家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安全所采取的相关应对策略。
两度设立又两次撤销,经济警察早已成为我国警察队伍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