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杂志在出版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发掘新人作家、摸索尝试、提升作品品质,以及推广漫画。为了延续纸本杂志的成功,日本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努力。
《週刊少年JUMP》是一本刊载《七龙珠》、《海贼王》、《鬼灭之刃》等日本畅销漫画的杂志。他们的数位平台“JUMP+”的副主编籾山悠太总结出漫画杂志的四大功能:发掘新人作家、反复尝试摸索、在连载中提升作品品质,以及努力让漫画卖得更好。
长期关注出版业的记者飯田一史在他的著作《漫畫雜誌已死。那麼會如何?》中提及理想中漫画app的运作循环:育成阶段(连载新作、培育新人)、扩散、认知、回收阶段(广为宣传、销售)、创造粉丝并销售主打重度粉丝的商品,以及将作品的粉丝培养为作家的粉丝、出版品牌的粉丝。
纸本杂志往往是亏本运营,出版社真正的盈余来自单行本的销售。然而,出版社仍然坚持维持杂志的运作,因为它们具有广告作用、人气调查、作家生计和发掘新人等优势。
这些功能带来的效果无法完全由网络社交平台和数字自助出版取代。社交平台的盈利目标在于最大化使用人数,不需要负责稳定产出高品质作品。自助出版的机制让善于自我经营的创作者受益,但无法为专注于提高作品质量的创作者提供保障。这些空缺之处依然是杂志所代表的编辑机制的优势所在。
杂志背后的运作机制所带来的效果并未改变。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运作机制从衰退的纸本形式转移到网络数字平台上。
出版社开拓了各种渠道,想要善用数字网络时代的便捷特性,尽一切可能缩短投稿、审稿、发表的距离。这包括便捷的投稿网站、快速联系编辑的机制,甚至与漫画绘制软件CLIP STUDIO合作,将投稿功能直接嵌入软件中。
频繁地举办各种漫画奖项,全方位吸引各路人才加入。同时,借助数字追踪技术,可以获得更多更精细的读者阅读统计,根据更多样化的数据来判断每一部作品的特点和值得改善之处。
漫画平台/app为作品的制作刊载带来更多自由。作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弹性安排,连载周期、页数都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自行安排。
宣传手段也更为快速而多元。出版方可以在作品刊载之初就持续在社交网站推广,各编辑更可以经营个人社交账号,以更亲民私密的方式推介自身负责的作品。刊载结束后的作品也可以因为各种节日等社交话题契机,搭配灵活机动的平台促销机制重新被推广出去。
收入方面,数字平台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如连载作品纳入单回售卖的机制,以及更为精细的促销办法。广告也整合成为一种支持平台创作的制度,例如刊载作品篇章间广告收入全面回馈给作者,或者让读者用观看广告兑换点数等等。
以上这些数字平台的措施和know-how都是漫画出版社过去几年持续尝试、推翻、学习经验再次尝试所累积整建出来的结果。
最终来说,并没有戏剧性翻天覆地的变革,而是将过去杂志培养精彩畅销作品的既有特长扩展、延伸到数字管道而已。一旦驾驭住了数字平台的特性,其迥异于纸本、与纸本出版逻辑冲突的特色,反而会回过头来变成出版编辑掌握的长处,让漫画创作阅读购买更加自由有弹性。
作为一介动漫畅阿宅,只能感念所有漫画出版创作编辑前辈不断提升作品的娱乐品质、扩大商务可能性的努力,也希望其他领域的出版者也能从中有所学习,带动整体出版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