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两个存在感不算很强的城市,频频爆出令人迷惑的新闻。
首先是,保定公交车因为没钱,停运了。
要知道,保定可是如今华北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城市。而且,照说保定的经济也不算很差,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咱们的航母阻拦索就是那里产的),农业属于北京菜篮子般的角色,房地产事业更是异军突起....
按道理,怎么着也不至于沦落至此,真是让旁人隔着屏幕都在替保定尴尬。
还好,没几天,另一个更大的“尴尬”迅速转移了网民们的关注点——石家庄,要当“摇滚之城”了。
石家庄,它可算是个非常尴尬的省会。
这里,需要捋顺一下河北省省会的变迁:元明清三朝——1949年,省会是保定(元朝河北叫中书省,保定路为中书省行政中心,下辖1录事司、7州、8县,已经跟当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明清时,河北则更名直隶省)。
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之一——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内部
1958年-1966年,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1966年,再次迁回保定;1968年,铁路开始修建,组织上综合考虑后,认为石家庄将会依托便捷的交通线发展为全国重点工业城市,于是,省会又由保定市迁至当年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石家庄市。
被抠掉的那两块,大家都懂的
可能正是跟这段历史有关,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保定人眼中,虽然如今石家庄市看起来挺像个大城市的样子,但总是被嘲笑“土”、没文化。
毕竟,早在元明清三朝,保定就已经属于一个繁华的北方大都市了。
而后来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那时还真的就只是一个“庄”;如今有矿有海,GDP很高的唐山市,直到清末才升级为“乔屯镇”,也跟“保定府”这个行政单位,差了老远。
正所谓,缺啥就特别着急要补啥,这方面,石家庄政府跟唐山市政府的心理可能差不多,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也真的有文化底蕴,特别想搞点轰轰烈烈的“特色文化产业”。
反倒是石家庄的普通老百姓们,心态都挺好。比如我上学的时候,石家庄同学回家,就总爱很开心地说——“我回庄里了”。
此外,他们那个“国际庄”的自嘲,也成了网上一度很流行的梗。
就看把石家庄市新华、长安、桥西、裕华这个四个区的区划组合在一起,你看像个什么?
对了,西北边还有井陉矿区一块飞地,类似阿拉斯加。
美利坚合众庄?
好了,咱们再回到文化产业这个话题上来。
要说唐山市,依托近代史,捋一捋,还真能鼓捣出一些挺有底蕴工业文化产业;
可石家庄这边,就有点犯难了。
很多人在石家庄上学四年,都没听过所谓的“石家庄话”。这其实很正常,石家庄原本就是个火车站周边的“庄”,是个非常年轻的移民城市,不少石家庄市民的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都属于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五年计划”,来自五湖四海的“援建者”。
华北制药曾为亚洲最大制药厂,是“一五”计划时苏联专家援建的,让0.9克黄金的一支青霉素,很快降为6角钱
要说石家庄能拿出手的,诸如化工、制药、机械、纺织行业都不错,市民也非常热情友好,但为啥非要把自己打造成摇滚之城,这就有些令人迷惑了。
宣传片都是这风格
至于原因,目前网上有俩说法。
一个是这样滴。
石家庄,英文直译就是——Rock Home Town。而这个Rock在英文里正好就有摇滚的意思。
这么一捋,石家庄,那不是妥妥的——摇滚之城了嘛。
如果你觉得上述说法很无厘头,那是你肤浅了,人家官方就是这样解释的。
第二种,是认为石家庄确实自带摇滚体质,有一定的摇滚底蕴。
理由是,早前有个内容很“衰”却又很生猛的说唱rap——《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曾经被提名2010年第二届中国摇滚迷笛奖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再找别的,似乎就真的想不起来还有啥可以往那个方面去联系的了。
而且,在人们的印象中,“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从艺术风格的层面上看,似乎石家庄甚至整个河北省的气质,都与摇滚这种风格的文艺活动不太契合。
弄不好,别说打造文化名片,甚至可能尴尬出天际。
有关上面这个摇滚公交车的活动,我还真问了个在石家庄工作的老同学。
这大哥直接说,作为一个辛苦搬砖的打工人,当他正想趁着坐公交车的时候喘口气小憩一下的时候,如果突然出现一帮摇滚乐手在车上嗨,那简直堪称对他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吵死这个石家庄人!
当然偶尔一两次遇到还行,特别是在地铁这种环境较好的公共交通工具上
老实说,摇滚在咱们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大众的文化,而现在要将其“自上而下”地硬加于大众之中,具体能做出什么样的效果,真的不太好评论…
毕竟,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是一种代代积累下来的东西,而非靠政策培育和打造出来“速成品”。
花钱资助大量摇滚演出,安排乐队去公共交通上“与民同乐”,就能迅速变身“摇滚之城”?
这就好比,巴黎和米兰之所以被称为国际时尚中心,难道就是因为它们的秀场和街拍多吗?
显然,对于搞“摇滚文化”来说,演出只是摇滚乐最终输出的一环,他前面还有很多东西....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个自律到极致的人?
下一篇:伍戈:债务化解,如果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