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打仗也会使得统治阶级大量减员,原有的统治秩序的崩坏,使得许多大族没落,统治阶级出现巨大的真空。原有的比家室背景的选官原则,让位给了比个人能力的选官原则,所以三国前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人才凭借个人的能力上位,这样的制度筛选出大量有能力的强者,填补了统治阶级的真空。
而三国后期,统治阶级已经饱和,中原恢复秩序,战争规模也没有之前的大,统治阶级的减员变少,靠个人能力的选官原则又再度让位给比家世背景的选官原则,比如标志性的九品中正制的设立。之前的有能力的人逝去,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官一代创造的新的大家族,以及量产的平庸的官二代,这些都压抑了底层的活动。当然,这些官二代往往也不缺能力优秀的人,但是比起老一辈,从小优越的生活环境很少造就优秀的人才。三国后期也有很多人才,整体大环境对于这些人才的发挥也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比如诸葛诞、夏侯玄这些人,如果放在前期,可能会留下比现在更浓重的一笔吧。而吕布如果生在三国后期,是否还有战神的地位呢。
而且整个都偏向于政治斗争和为己谋私,比如司马家和贾充,比如东吴的血腥宫廷斗争,恐怕真正算得上英雄人物的只有陆逊、姜维和邓艾。而钟会只是小聪明罢了,要真论毒与智,跟贾文和比跟司马仲达比,他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徒有野心自视过高,其实和诸葛恪是一类人物,无非是三国后期缺乏真正的大谋士,徒使竖子成名。在前期,还是有更多的人是有一腔热血和自己的理想的,即便是曹操和刘备,他们固然有野心,而成功之后就只剩野心,但在前期,他们还是有救国的理想的,不然荀文若和孔明也不会追随他们。
三国后期的也是环境导致,前期的人才,是由于动乱的社会培育出来的。后期的人才凋零,则是舒适的环境给造成的,人人更倾向于在朝堂之上谋取利益。这样的环境下,大家的智慧都是把智慧用来勾心斗角,整个的局度和气量和前期放眼天下的那种胸襟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那些仅剩的英雄,也就是陆逊、姜维和邓艾,一个都没有落到好下场。也正因为缺乏真英雄和人才,所以晋朝短而乱,所以才有五胡乱华,所以才有南北朝,所以直到隋才重新安定。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治到大乱,人才鼎盛到人才凋零;大乱到大治,人才凋零到人才鼎盛。春秋战国直到秦,乱,人才辈出,汉朝大治,数百年的安逸,人才凋零。
总结:东汉末年,社会风气崇学重士,家学私学盛行,以饱学通经为荣,所以人才辈出。到了三国末期,战争频仍,人口大幅下降,食不饱腹,活命难,也就没多少功夫学习了,所以人才少也就不稀奇了。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