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赶超美国:留在国内的二三流人才,为何却让中国崛起?
创始人
2025-11-26 08:01:54

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黎叔有一句名言,就是“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过去,有一流传甚广的说法,即中国是在14亿人口中选拔人才,美国是在全球70亿人口中选拔最顶尖的人才,中国怎么能够在科技上超过美国?

其中,中国“一流”人才往往去了欧美,留在国内的往往只是“二三流”。在这种情况下,缺少“一流”人才支撑,中国科技还如何与美国竞争?

问题在于:现实就是这么有趣,留在国内的“二三流”人才,却让中国正在赶超美国,乃至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美国,并让如今美国高度紧张,那么背后原因何在?其中原因自然很多,限于篇幅,本文简要谈一谈三个客观原因。

首先,一流人才没有尽出

之所以说一流人才没有全部出去,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其一,谈及“一流人才”,那么就要给“一流”下定义,当然这个定义肯定不好下,但对于理工科领域来说,高考数理化生物等超高分之人往往具有“一流人才”的潜质。

985、211等本科生,总分可能不及清北等学生(有的可能也就相差几分),差距可能来自语文、英语等,但在数理化生物等某个理工学科上未必不如,乃至还要超过,比如宇树科技的创始人。显然,这些人就有“一流人才”的潜质,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再有适当的培养和平台,很快就能蜕变为某个领域的一流人才。

其二,去年人民日报文章是“每年超500万STEM毕业生,全球领先”,就是中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超过500万;同时,当前,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超600万人、位列世界首位。

如此庞大的人才队伍中,必然存在很多具有“一流人才”潜质之人,只是不如清北等名校毕业生那么显眼罢了。而且,有些人只是“开窍”晚一些,大器晚成而已,不代表他/她没有相应潜质。

总之,出去留学且不归的人才的确不少,但一则国内依然还有大量一流人才,一则留学归来的一流人才也不少。

其次,基础人才数量庞大

现代科技不是单打独斗,往往都是社会大规模协作的成果,这就需要庞大的各级人才作为支撑,其中基础人才数量最大,就像金字塔的结构。

中国一是人口基数大、一是教育体系完善,每年培养了大量理工科的基础人才,比如2024年STEM毕业生就超过500万,近些年每年数量都差不多。在这种庞大的科研人才基础上,又有相应的一流顶尖人才,中国科技自然发展迅速,同时也支撑起了庞大的制造业。

相比之下,美国每年STEM毕业生只有50万,与中国有近乎十倍的差距;同时,美国的文盲率高达21%,35%的高中毕业生连正常的阅读能力都没有,60%人口阅读水平低于小学六年级,就是说美国STEM毕业生的“质量”堪忧,未必比得上中国毕业生。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就是语言问题。中国人才虽然也存在跨学科的困难,但因为汉语汉字的特性,至少不存在跨学科的文字困难,但西方国家的跨学科,首先就存在专业语言困难。因此,中国人才更容易跨学科融合,可以更好的发展科技,美国却很难做到。

总之,从基础人才上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至少是新世纪以来,美国与中国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第三,平台位置尤为重要

上文谈的侧重点只是一流人才的潜质,但想要真正成为一流人才,还需要“实践”,做出真正的成果,而这方面就需要平台了。

其一,中国长期处于发展和追赶阶段,很多领域存在空白或不足,这就是使得国内人才实践的机会多,实践一多、锻炼一多,自然更有机会取得成果,人才也能得到成长。

关于这个话题,有必要谈一谈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如何而来。其实,中国古代科技基本都是实践中的“副产品”,比如造纸术是丝织业的副产品、铸铁是青铜和制陶的副产品、烧砖是制陶的副产品、冶金是制陶的副产品等,都是源于“实践”,这与古希腊古代科技主要源于“空想”不同。

其二,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往往需要大规模协作和大量投入,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传统特色之一。这一过程非常锻炼人才,很多二三流人才就会因此而化茧成蝶。

从古史来看,中国夏朝的建立,就与大禹调动民众、大规模组织治水相关。还有,商周中国青铜冶铁业为何全球独一无二,远胜西方?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组织能力,采矿、运输、冶炼等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都需要强大组织,反过来就是因为组织能力很强,有目的的组织专业人才去做,于是青铜铸铁业就更加发达。

从新中国看,两弹一星、天宫号、大飞机等都是如此,在此过程中,不仅取得了很多重大科技成果,而且也锻炼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就有一些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顶尖人才。

相比之下,出去留学不归的人才,虽然其中一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更多的却变得“平庸”,因为一则美国对华人有明显的职业天花板,一则核心科技也忌用华人,一则美国正常也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和能力,这就导致很多在美华人缺乏足够的“实践”,最终只能慢慢平庸,乃至像孙某东的流浪街头(如果他回国,怎么也能成为教授,乃至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过去和现在,很多人吹捧美国制度平台如何如何之好,中国的如何糟糕。但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大量一流人才去了美国,那么美国科技为何会被中国赶超?美国难道不该反思吗!当然,现实却很魔幻,在很多人的眼里,美国制度平台依然最棒,其实这样也挺好,美国一定要坚信自己最棒、不用任何一点改变。

最后,虽然留学一直不归的人才的确让人惋惜,但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

一方面,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其科技提升不是几个人才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真正去欧美的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留在了国内,或者留学后回来了。

一方面,能不能将人才实力真正发挥出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也是个问题,在这方面中美各有所长,但总体不如中国,尤其美国对华人身份的忌讳态度,更让去美国的中国人才发挥有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铁... 1984年1月27日,铁道部驻成都第二工程局公安处向公安部刑侦局局长高旭报告:公安处主任干事王林生于...
原创 哈... 哈登如果被买断,火箭要不要争取一下?感觉哈登落叶归根的可能性不小。我有个异想天开的美好愿望:快船裁掉...
原创 中... 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黎叔有一句名言,就是“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过去,有一流传甚广的说法,...
财说| 嘉曼服饰“补流”迷雾:... 界面新闻记者 | 袁颖琪 嘉曼服饰(301276.SZ)登陆创业板两年多,近10亿元募集资金未按承...
原创 人... 人到中年,生活往往忙碌而充实,但在追求事业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父母。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