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我在李开东老师的自媒体上看到一个网友的来信,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前两天因变天着凉,发烧咳嗽流鼻涕,在家吃了点药休息两天就好了。期间向学校请了假,却接连收到老师电话,要求必须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否则不能返校。
家长无奈地说:“孩子明明已经好了,为什么还要折腾去医院开一张证明?难道我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我自己不能证明吗?”
这样的话,听着熟悉吗?我想,很多家长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无奈。
站在家长的角度,这确实令人愤慨。
孩子生病,在家用药后康复,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今却要为了“一张纸”,带着刚痊愈的孩子奔波到医院——那里病人密集、病毒混杂,反而可能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
更何况,还要额外花费时间、精力、挂号费、检查费,只为换取一个“官方认证”的“已康复”。这不仅是资源浪费,更是一种荒谬的流程主义。
家长心中的委屈可以理解:我比任何人都关心孩子的健康,现在孩子明明已经活蹦乱跳,为什么我的口头保证毫无分量,非要第三方证明才作数?
而站在班主任或学校的角度,似乎也有苦衷。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有学生携带传染性病毒,可能导致集体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在流感高发期,学校作为防控重点单位,谨慎行事确实是对更多孩子负责。
要求提供医院证明,不是为了为难家长,而是为了对大多数孩子负责,也是在现行制度下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万一出事,至少能证明自己“尽到了责任”。
没有这份证明,万一后续出现问题,责任将由谁承担?
这件事最让人难受的,不是任何一方的对错,而是我们陷入了一个谁都没有错,却谁都不舒服的怪圈: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依赖“证明”的时代:证明你病了,证明你好了,证明你是你,证明你活着……
但当一切都需要靠“证明”来背书时,我们也正在失去最宝贵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基于常识的判断力。
希望有一天,当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病好了”时,我们能选择相信。因为信任,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该珍视的“健康证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