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田康明斯的履历表中,有很多值得福康人傲娇的词儿:灯塔工厂、黑灯工厂、206万公里无大修……
福田康明斯总经理陈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康明斯在工程机械也好,车用也好,都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
这些硬核实力让福田康明斯在每一次机遇来临时,都能精准卡位,比如当下的非道路市场,福康便以其清晰的战略布局、极致的技术打磨和颠覆性的服务理念,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深度样本。
商用汽车观察采访团队日前走进福康,深度对话福田康明斯总经理陈剑,深度触碰福田康明斯非道路产品的优势及发展蓝图。
PART 一
对话思想提炼
01
多元化+全球化,精准卡位行业大势
市场情报机构预计,全球非道路设备市场在2026 年将实现复苏,并在未来几年迎来长期增长态势。
面对这一判断,陈剑展现了一种难得的“冷静乐观”。他认为,向上趋势是确定的,政策驱动、基建投入、人口结构变化都在指向工程机械的未来,但这种复苏更可能是一种“健康的缓慢”,而非“激烈的拉动”。
这种对行业“健康态势”的预判,让福康的布局显得更具前瞻性。陈剑对福康的核心战略总结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双轮驱动”,暨多元化与全球化。
多元化聚集产品。福康从轻型的2.2L到重型的15L,都进行了全面而又有重点的布局。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型号堆砌,而是针对全球不同排放法规和应用场景的精准卡位。“针对不同的排放,又是不同的产品,所以这里面内容非常丰富。”
全球化主攻出海。陈剑指出,海外业务已成为福康的半壁江山,占比超过50%。通过“裸机出口”与“随主机厂出海”双线并行,其足迹已遍布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早期的海外经验,为福康积累了应对苛刻国际标准的质量体系与运营经验,这成为其反哺国内市场的宝贵财富。
陈剑介绍,目前福田康明斯全球客户超300家,产品全场景覆盖,且非道路市场销量逐年攀升。“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攀升。
02
从“热效率”到“100小时”的极致追求
对福康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技术,不仅有200多工程师在创新和迭代的路上开展极致追求,而且还有百年康明斯的积累赋能。
在福康技术的浩海中,陈剑提到了两个细节比较有关注度。一个是对“热效率”的深刻理解与持续攻坚;一个是让行业瞩目的“100小时”标杆。
当前行业内盛传中国非道路“国五”即将出台,其中最引人热议的就是“热效率提升20%”。对此,陈剑给出了一个工程师式的冷静拆解。他引入BTE(制动热效率)概念,指出柴油机热效率的提升是系统工程,涉及燃烧、进气、热管理、后处理四大核心领域,这几大领域都是福康追逐的极限方向。
除此之外,福康在细节上开展极限追求,采取“积小胜为大胜”的策略。“现在有很多小的技术,每一个小的0.5,0.2,我们都会把它关注起来,累计起来。”这种对技术细节的偏执,是其能够早期实现55%顶尖热效率的根源。
让行业瞩目的“100小时”标杆,主要是针对后处理系统。陈剑介绍,发动机后处理在使用过程中,行车再生间隔大约10小时,行业平均水平大约20-30小时,这对客户而言意味着频繁的打扰与运营成本。而福康的产品将这一间隔大幅延长至100小时以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3-5倍。
陈剑指出,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做好设计,初始设计就将“延长保养周期”作为核心目标;其次对软件控制和每个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做极致管理;最后依靠大量终端客户使用数据,深入了解客户习惯与工况,据此进行定向开发和完备测试。
03
“推拉结合”与“零缺陷”的服务承诺
陈剑表示,非道路设备常面临极端工况,一旦故障,维修极其困难。为此,福康实施提出 “质量2025战略”,核心是“零缺陷”,以便解决特殊用户的痛点问题。“我们叫刀刃向内,问题未解决时,不生产、不设计、不制造、不流出,将质量管控从被动服务彻底转向主动管理。”
此外,福康升级了服务体系,陈剑将其概括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推”,与主机厂协同,进行前端的产品理解和适应性开发。陈剑称其为福康独特的“适应性开发(FFM, Fit for Market)方法论”,比如派工程师深入雅江等极限工况地区,实地观察、采集数据,理解真实的“使用边际条件”。第二个是“拉”,让服务工程师贴近客户,现场解决问题,加快对客户诉求反馈的反应速度。
同时,福康建立了巨大的场景数据库,利用AI和数字化工具进行算力推算和仿真分析。这使得新产品开发周期从过去的一两年,大幅缩短至几个月。
在生产端,“灯塔工厂”展现了惊人的柔性制造能力,一条生产线上可同时混线生产七八个不同品种的发动机,且每台都可定制化,完美适配“小批量、多品种”的存量市场竞争生态。
这一切都熔铸为高效、敏捷的系统战斗力,让福康在“充分内卷”的市场中,不仅是一家发动机供应商,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具备深度共情能力和强大技术支撑的战略伙伴。
PART 二
对话精彩实录
商用汽车观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比,哪个更大一些?
陈剑:无论是挖机还是装载机,都有向上的趋势。目前已经看到市场有一些复苏的迹象。
商用汽车观察:您觉得这波复苏是一种缓慢的状态,还是说很激烈?
陈剑:目前看比较缓慢,当然缓慢对企业来说也比较好,急速拉动,对整个产业链都会产生各种不确定,所以这种状态对行业发展是健康的态势。
商用汽车观察:这种状态对企业来说有一个准备阶段,福康有哪些规划?
陈剑:第一个从产品,已经开始在全面调整,主要从多元化客户、多元化产品上做文章,第二个是出口,一个是产品出口,一个是与主机厂一起出口。目前看海外比重越来越大,占福康整体销量的50%以上。
商用汽车观察:现在海外市场主要是哪些地区?
陈剑:主动出口的有欧洲、南美等,这些都是裸机出口。随着主机厂出口的有东南亚、非洲、南美等,目前逐步在往欧洲出口。
商用汽车观察:热效率提高20%,对发动机厂最大的挑战在哪儿?
陈剑:主要看基于什么样的状态,柴油机有一个BTE的概念, BTE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BTE相当于2-3个点的油耗。
商用汽车观察:针对精细化的市场应用情况,福康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施?
陈剑:首先把适用于放之四海皆可用之的产品开发出来。其次针对不确定性,在基础版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环境,比如说高原地区、高寒地区,提出不同的标定,让产品制作或者使用过程更便利。
商用汽车观察:福康服务方面,现在是什么状态?
陈剑:三个部分:一个是推,我们与主机厂一起去做,更多的是帮助他们理解我们的产品。第二个是拉,我们主动走到一线,在全国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服务工程师,他们会贴近客户,去了解,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第三个让我们的设备持续使用时间变得更长,减少对客户的打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后处理使用过程中,行车再生间隔大约10个小时,我们的产品基本上做到100小时以上。
商用汽车观察:您说的10小时与100小时的区别,行业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陈剑:平均水平在20-30个小时,我们比平均水平要高。
商用汽车观察:做到100个小时,核心是什么?
陈剑:是一个成体系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组合再协调的过程。首先是设计理念,要减少对客户的打扰,保养周期要延长。其次设计过程中采取比较完备的测试手段,让产品达到更高水平。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
商用汽车观察:300多家已有客户,需求又越来越精细化,如何做到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陈剑:第一从产品开始。为什么我们有200多工程师都在做了解客户的事情,做适应性开发?因为他可以让我们精准地把握市场痛点和需求。同时用大量的AI数据去做分析,节省了开发成本,也提升开发速度,以前开发一款新产品,要一两年时间,现在几个月就够了。
第二从生产角度,福康的柔韧性做的越来越好,一条线上有七八个品种同时在上面聚采,而且每台都可以做到不一样。
第三从服务角度,我们用一些数字化的工具,能够去主动诊断,帮助客户预见性的去做一些预判,让客户更省心。
商用汽车观察:福康的产品有哪些比较优势,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陈剑:一是海外依托商用车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些质量标准。第二个是运营体系。福康是灯塔工厂,也发布了黑灯工厂,有很多数字化的措施,让产品变得更有效,更可靠。
从工程角度,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有2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去研究各个应用场景,不同应用地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需求,都配置了相应的专职工程师,去深耕细作,做好FFM和FFA的两个适应市场。
商用汽车观察:福康产品目前应用的重点场景有哪些?
陈剑:我们基本上是在工程机械里面,所有的应用场景都覆盖了,现在全球客户已经有3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