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想买插电混动车,跑来问我意见,兴冲冲地说看中一款低价车型,“电池不大,但便宜好几万呢!”我赶紧拉住他:兄弟,这可真是捡了芝麻丢西瓜!今天就和各位聊聊,为什么内行人一听“小电池”插混就直摇头。
别看有些车型打着“插混”旗号,纯电续航只有50公里出头,电池容量缩水到8-10度电。这种车在4S店试驾时可能感觉不错,但开回家就露馅了——但凡通勤距离稍长点,一天一充都是轻的。同事小王家离公司25公里,买了辆标称55公里续航的小电池插混,结果冬天开暖风实际跑不到40公里,下班得赶紧找充电桩,反而比燃油车还焦虑。这哪是新能源车?分明是“电动爹”的低配版!
更坑的是馈电状态(电池没电时)的油耗。某知名汽车论坛做过实测,某款小电池插混在亏电状态下油耗直接翻倍,百公里干到8升多,比同级别燃油车还高!原因很简单:小电池为了保电会疯狂让发动机充电,车身还背着沉重的电池电机,相当于你天天拖着哑铃跑步。这种“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体验,让很多车主直呼“省油钱全贴进油费了”。
二手车商最清楚行情。经营十年二手车的老张跟我说,小电池插混收车价普遍比常规混动低20%:“电池衰减后基本就当燃油车卖,但车重、维修成本更高,客户一听是小电池插混直接压价。”毕竟技术更新太快,两年后大电池车型续航都冲200公里了,谁还愿意接盘50公里续航的老款?这贬值速度堪比手机。
现在很多城市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都有续航门槛,比如上海去年就要求插混纯电续航不低于70公里才能享绿牌。有些车主买完才发现自己的小电池车型不符合新政,牌照、补贴全没捞着,反而为用不上的混动系统多花几万块。更讽刺的是,为降低成本,这类车常砍掉快充接口,公共充电桩30分钟充满的福利都享受不到,只能慢充熬四五个小时。
电池足够大才能覆盖日常通勤,偶尔长途用油消除焦虑。如果把插混车当成“能充电的燃油车”,等于花高价买了个过渡产品。当然有人会说“我充电方便,每天通勤短”,但你怎么确定未来三五年用车需求不变?与其被低价诱惑,不如选电池更大、技术更成熟的车型。毕竟车是开七八年的大件,别让短视的“省钱”变成长期的“烧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