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卖行业迎来了一场空前激烈的“补贴大战”,引发外界格外关注。
“7月以来竞争加剧期,商户每日‘外卖加堂食’总订单量平均增长7%,但商户每日实收金额平均下降约4%。”由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近日发布的《“赚了流量,赔了利润”——补贴大战如何累及餐饮商户?》的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常态化补贴,平台通过大额补贴来降低实际支付价格刺激了消费者外卖消费意愿,带动了外卖订单量快速增长。然而,商户侧普遍呈现“增量不增收”的状态。
2025年4月以来,多家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纷纷入局,利用资金优势,通过“百亿补贴”“大额优惠券”等促销手段争夺市场份额,推动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昨天举办的相关研讨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平台价格竞争与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探讨了平台价格竞争驱动的外卖补贴大战对餐饮业发展、餐饮商户经营的影响,以及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走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胡博副教授、李睿助理教授代表课题组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研究指出,持续大额补贴下,外卖经营“以价换量”的增收效果不佳,且对堂食形成明显的替代效应。
该研究基于全国4万余家餐饮商户堂食和外卖完整日交易数据,深入分析了今年以来多平台发起外卖补贴竞争的升温期(4月30日淘宝闪购上线至7月初)、加剧期(7月5日后补贴力度加大)餐饮商户综合营收、堂食外卖营收结构、消费价格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商户外卖、堂食营收结构的拆解可以看出:在竞争加剧期商户外卖订单量平均增长近两成,但实付价格的平均降幅也达到两成,两者相抵后商户的外卖实收金额平均仅微增0.5%;相比之下,商户堂食订单量、实际营收均下降,平均降幅均超过一成。堂食的净利润率通常高于外卖,这种替代直接导致商户总利润的下降。相对于正餐类,大额补贴相对集中的饮品类、快餐类商户在营收规模和营收结构方面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课题组表示。
该研究还指出,补贴大战影响整个市场均衡,即便是未参与补贴的商户也难以“置身事外”。在大额外卖补贴下,这些商户面临着显著的“虹吸效应”——其外卖和堂食消费者纷纷转向参与补贴的商户,使得这些商户陷入“参加补贴利润少、不参加订单少”的两难境地,部分商户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竞争格局,最终加入补贴战。数据分析显示,商户参与补贴的力度越大,越能通过订单的增加来带动营收,但(基于基准情形估计的)利润下降得越多。
“堂食体验是餐饮商户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堂食经营的商户在外卖补贴大战下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堂食作为消费者体验感知的重要场景,是保障商户稳定利润、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以堂食经营为主的商户,在环境、服务、餐品品质等方面提供了独特的用餐体验,增强了人们到店消费的黏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卖的替代冲击,在外卖补贴大战中堂食营收、总体营收的损失相对较小。”数据显示,以堂食为主的商户堂食营收平均降幅显著小于以外卖为主的商户。
另外,大额补贴的影响还表现出时序持续、地域差异、商户分化等特点。在时序持续性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户的堂食订单量逐月持续下行,外卖订单均价显著降低,未见明显的回升迹象。在地域差异性方面,新一线城市商户的营收和利润在补贴大战期间整体受影响较大,尤其在竞争加剧期;一线城市商户在竞争升温期受影响较大,但竞争加剧期受影响相对较小,而其他城市商户在竞争升温期受影响较小,但竞争加剧期受影响相对较大。
品牌连锁商户与独立门店表现分化,后者的营收降幅相对较大,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品牌连锁商户在补贴大战中整体参与度高、投入大,对外卖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较强,同时堂食替代也较为明显。分析显示,大额补贴冲击下,两类商户堂食营收均下降,但连锁商户的外卖营收获得增益。相比之下,独立门店整体营收面临更大损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