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某种程度看,《四喜》爆了。
这部电视剧由童瑶、蒋欣、黄明昊、许娣等主演,沈严导演。沈严还执导过《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等热播剧。
据酷云数据,《四喜》开播37分钟,实时收视率就突破了3%,刷新播出电视台央视八套2025年的首播纪录,比前段时间的爆剧《生万物》还高0.47个百分点。
在首播当周,《四喜》也以黄金时段2.83%的收视率,位列周榜第一。
与高收视率同时存在的,是略显平淡的网络热度——截至发稿,《四喜》的平台历史最高热度仅有2.7万,离标准爆剧的3万还有不小的距离。
据云合数据,《四喜》在网络端的播放量也不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后者的市占率高达27.8%,而《四喜》仅有14.1%。
播出过半,《四喜》在豆瓣上仅有不到4千条短评,且尚未开分。对比收视率同样不错的《生万物》,其在豆瓣上有超12万条短评。
《四喜》爆了,但更准确的说法是,仅电视端可见的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很大原因在于《四喜》传统的剧作内核与互联网主流受众的审美偏好之间出现了错位。
强情节、强冲突的家庭剧是央八受众的“刚需”,而《四喜》恰好就是这样的家庭剧。
故事中主要有两个家庭,童瑶饰演的沈明珠并非亲生,家庭氛围却十分和谐;蒋欣饰演的许知夏,其所在的家庭则像大部分普通人家,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闹闹。
为了追求强情节、强冲突,《四喜》的很多剧情都显得过于“狗血”,比如往卫生间丢蛇、老人还没去世就大张旗鼓地筹办葬礼,老人去世后别女婿指着遗体痛骂等等。
这种鸡飞狗跳、家长里短的情节,让《四喜》成功地吸引了传统电视观众,尤其是对家庭伦理剧有刚需的中老年群体,但难以留住更年轻的网络用户。
互联网舆论主场大部分是年轻人,TA们评判一部剧集的标准,已从单纯的“戏剧性”转向了“共鸣”、“真实性”与“社交价值”。《四喜》在剧情上追求的强情节与强冲突,使其难以“讨好”年轻观众。
《四喜》的豆瓣短评区,有很多1-2星的评价,不少观众认为剧情过于俗套狗血、“拍出来气观众”、“看得很窒息”等等。不算好的口碑也影响了《四喜》在网络平台的热度发酵。
《四喜》的“高收视低热度”,再次点破了一个朴素的创作底层逻辑——仅靠黄金档优势、演员阵容、狗血剧情、社会议题,已不足以通吃所有市场。
未来的剧集创作,若想真正赢得全域市场,大概需要思考如何用更具当下性的视角,创作更真实的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