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知道聪明的孩子为啥不好好学习了?”那天,老大吃饭时,我跟老大聊天。
“为啥?”
“就拿你这两年来说吧,你认为妈妈爱弟弟,不爱你,尤其是你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妈妈去参加你的家长会,妈妈因为要带弟弟,选择让爸爸去,结果爸爸因为你换位置的事闹得很不愉快,让你受了委屈。所以,你在心里认定妈妈偏爱弟弟,选择让你受委屈。当你认为自己不被爱时,你内心积压了很多无处释放的情绪,这些情绪压得你心烦意乱,哪有精力好好学习?我说得对吗?”
“对!我那时确实认为你爱弟弟,不爱我了!”
“你越不好好学习,我和老师们就越着急,越想帮助你。但因为你感受不到妈妈的爱,所以,妈妈对你的帮助全变成了困扰。再加上碰上了你的叛逆期,你就不停地跟妈妈和老师进行消极对抗,我们越要你做什么,你越不做什么,我们越不要你做什么,你越要做什么?尤其是老师追着你改错题,你就是不改。为了发泄情绪,你甚至还胡乱做作业。别人在想尽办法努力学习,你在想办法对抗妈妈和老师。”
说到这里,老大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我那时只领悟了以上两点心理原因。这一年多时间,我慢慢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以及自身的成长经验,我又慢慢意识到,孩子聪明,但不好好学习跟他自己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聪明往往是说孩子思维灵活,智商高,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总能想出几种办法来解决。我们在为他思维灵活喝彩时,但我们往往难以接受思维灵活的反面,即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难以按步就班地做事,我曾经亦是如此。
在学习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粗心大意、不按步骤解题”,导致难题得分,简单的题往往丢分,时而高分,时而跌入谷低,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不已。
每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我们情不自禁地给他们贴上“不认真、不努力、不细心、喜欢偷懒”的标签。
慢慢地,聪明又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也认同了这样的评价,我就是“喜欢偷懒,我就是不认真,就是不细心”。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进入了摆烂模式,无论老师跟家长怎么说,他们都无动于衷。殊不知,这样的自我定义更容易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囚笼。
可能是上天特意给我设的难关,我就遇到了这样令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的孩子,给我们一种“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之感。
倘若一点都学不进去,我们也就降低期望值,让孩子学一门技术,以后承欢膝下,有何不可?可大家又一致认为他明明是读书的料,但就是不好好学。所以,又心存希望,他某一天发愤图强时便是逆袭之日,可这一天又遥遥无期。
老大自从上小学以后,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很有个人想法,思维灵活、领悟力强、团结同学,但就是不好好学习,数学计算、语文字词、英语单词基本上是一塌糊涂。尤其是四五年级时,他把一个孩子不好好学的样子演绎到了极致,令我和老师都崩溃不已。
爸爸也总是不合时宜地说,人家回到家一学学两三个小时,你儿子一回到家不是蹦蹦跳跳,就是看动画片,他要比别人考得还好,天理难容!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产生自我怀疑,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小时候表现那么好,长大后为何会如此?
然而,无论我如何反思,我依然引导不了他。因为我的时间与精力全被老二占领,当我知道却做不到时,开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毫无意义,甚至会因为抱怨、指责,适得其反。
所以,我努力做到的就是面对老大的各种神操作,尽量不对他发脾气。就这样,任由老大自由发展了近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慢慢领悟到,我才是孩子心中的精神支柱,当我这根精神支柱在他心中坍塌时,他的世界基本上全军覆没。所以,要想引领孩子,我必须活出自己全盛的生命状态。
然而,人在低谷期,想要活出全盛的生命状态却难如登天。就如墙倒众人推,身边的每个人都会把人性的恶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修行的角度来讲,上帝就是让各种恶意来让你触底反弹。
终于在某个时刻,我开始整顿家风,给乱发脾气的爸爸下了最后通谍,你再乱发脾气就去外面住,啥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啥时候回家。此举一出,家庭瞬间回归平静。
当家庭回归平静后,我就集中精力从行动中来引领老大。比如,他早上起床就看手机,那我就带他去徒步,让他通过徒步去感受自己的力量,他后来也在跑步中获奖;在他考得不好时,我撕掉以往给他贴的“不努力、不认真”的标签,而是回到实际问题上面,计算总是出错怎么办?甚至为他的经历赋予意义。
有一句话说“当你好了,全世界都好了”,数学纪老师也非常给力,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时,没有指责,只是说“你考这分数不应该啊,来,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面对老师的温柔细语,老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不仅坦然接受老师的修改意见,还积极突破计算难题,解、答一样不落,学习状态跟以前摆烂完全不一样。小学毕业时,数学考出了理想成绩,获得数学老师的好评。
陪孩子一起走过那两年摆烂的时光,尤其是数学老师的引领让我看到了引领这类孩子的希望。因此,我总结出聪明但不好好学的孩子的特点,需要按步就班完成的基础题就是他们需要克服的难关,而我们需要则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坦然接纳孩子不能按步就班做题的特点,不再因为基础题丢分而愤怒指责孩子,避免孩子跟父母对抗,给孩子温馨和协的家庭环境,稳定他的心性,让他专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困在负面情绪中心烦意乱。
二、撕掉孩子不努力的标签,而是告诉孩子,有些学生需要攻克阅读理解题,有些学生需要攻克作文,而你需要攻克字词、计算、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过的难关,你攻克的难关只是需要多付出努力。
三、适时助力孩子。当孩子需要我们听写单词或者字词时,又或许需要我听他讲解计算题时,我们适时助力即可,让他明白当你需要妈妈时,妈妈一直站在你身后。其他则交给孩子自己去克服。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终会攻克自己的难关,终会迎来逆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