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微软急灭火,Windows的AI化为何会惹众怒
创始人
2025-11-18 21:41:49

不久前在10月16日,微软方面宣布为Windows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更新,即Windows 11将演进为“智能体操作系统(Agentic OS)”。然而在一个月时间过去后,迈向“智能体操作系统”的Windows 11并未获得微软预期的积极反响,反而引得用户一片骂声。

近日,微软公司Windows负责人Pavan Davuluri在社交平台宣传Windows 11已通过“Hey Copilot”获得AI能力的帖子,更是直接涌入了数千条差评。甚至这些用户并非无理由的谩骂,他们的批评反而是相当具体,“你们连一个正常的任务栏小图标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构建AI操作系统?”因此也导致了Pavan Davuluri关闭评论区。

虽然“保持沉默”确实是互联网公关的经典策略,但微软作为一家市值万亿的科技巨头,掩耳盗铃可能只会激发用户的逆反心理。时隔多日后,Pavan Davuluri站出来回应智能体操作系统的争议,并承认团队收到了大量关于可靠性、性能和易用性的反馈,还强调微软一直关心开发者,并将继续改进产品。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普通用户和开发者都不欢迎Windows 11成为智能体操作系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用户和开发者反而是在积极拥抱AI、智能体,如今几乎每家手机厂商的新品发布会都离不了AI,苹果甚至因为Apple Intelligence落地缓慢而被大量吐槽。

其实出现这一反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智能手机的娱乐属性更突出。所以手机AI的出现极大提升了用户的新鲜感,特别是诸如ChatGPT、DeepSeek、千问、混元等聊天机器人,既能满足用户的求知欲,也能陪你侃大山。

当下PC则是更侧重于生产力方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Pavan Davuluri此前宣传Windows正在演进为“智能体操作系统”时,会特意强调“办公”。毕竟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表作,PC最初、也最核心的职责始终是为人类的工作服务。而在生产力场景,有趣、新奇就要让位于安全、稳定、效率。

可偏偏当下的AI属于是新奇有余、稳定不足,而且隐私安全还存疑。比如有海外网友测试发现,在让Copilot计算“15乘以12”这种简单问题时,它居然要先联网搜索再回答。此外,微软还将Copilot上真正有用的功能放在了“Copilot+PC”,即以NPU为核心、专为在设备端运行AI而设计的设备上。

也就是说对于缺乏端侧AI能力的常规PC来说,Windows 11的Copilot与ChatGPT相比只多了一点Microsoft 365 Copilot的AI功能。可是当PC上的AI功能都需要云端实现时,由于用户几乎根本就没办法体验到真正的本地化AI应用,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必须使用Copilot的理由。

如果Windows 11在成熟度、可靠性上媲美苹果的macOS也就罢了,可微软在明知作为基石的Windows 11本身就问题不断时,依然为其叠加了一大堆AI功能,由此也就难免让用户有一种“走路都不会就想跑”的既视感。

比如在微软宣布Windows即将升级为“智能体操作系统”的同一天,海外社交平台就同时涌现出大量系统崩溃的吐槽。有人抱怨更新后蓝牙耳机无法连接,有人发现资源管理器频繁卡死,还有人的任务栏图标更是莫名消失。以至于在用户的眼中,Copilot不仅没有做到锦上添花,反而有种落井下石的既视感。

究其原因,是由于“2025年将是AI智能体突破年”这一预言落空了。此前在今年年初,MCP(模型上下文协议)的出世给了从业者一种AI智能体即将拥有实用价值的希望,因此其也被视为“AI模型的USB接口”,使得AI模型能够使用通用协议调用不同的服务和工具。

但智能体真正的技术难点,其实是在落地执行和流程复用。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就曾表示,“目前大多数智能体乃至代理式人工智能项目,仍处于早期实验或概念验证阶段,这可能使得企业忽视大规模部署智能体的实际成本与复杂性。”

也就是说现阶段智能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或是遇到与预设情况不符时,往往会直接宕机。

与此同时,“AI幻觉”的存在导致智能体会时不时做出完全偏离用户指令的决策。由于这种错误放在生产力场景不可容忍,所以也就有了AI厂商拼命向传统企业推销定制化解决方案,但响应者寥寥无几的情况,并且在目前有限的案例中,相关企业应用AI的场景被局限于客服、OA领域。

归根结底,用户不满意微软强行将Windows升级为“智能体操作系统”的原因,其中既有Windows 11地基不牢,也有AI智能体缺乏实用性的问题。

而微软急于求成背后,则是他们已经深度参与到了万亿美元的AI赌局之中。

如今在一众美国科技巨头里,微软应该算的是是掏出真金白银最多的一家,他们不仅大手笔投资了OpenAI,还为Azure云大量兴建数据中心。如果Windows不能在未来两年升级为智能体操作系统,Copilot依然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的话,一旦Tokens的消耗量速度将跟不上数据中心的投产速度,“算力盈余”恐怕就会成为现实。

而“算力盈余”称得上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后者存在的基础是算力供需不足的情况长期存在,所以才有了英伟达、微软出钱来让OpenAI购买算力的情况。从目前看来,在AI已经“绑架”了Windows的情况下,即使用户沸反盈天,但微软方面也没有暗示自己将改变AI战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京东物流前CEO五年后重返,王... 文丨周铭 出品丨大V商业 王振辉重回京东物流担任CEO。 正如当年王振辉在京东物流上市前夕辞任带给行...
原创 金... 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日本国会的越界言论,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弹,中日关系正面临严峻挑战。很多网友...
原创 中... 东京街头寒意渐浓,而中日关系的冰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教育部、文旅部罕...
轻卡“油换气”成趋势,“老司机... 近年来,天然气相较燃油的价格优势持续稳固,燃气车置换燃油车的浪潮也从重卡行业逐步向轻卡领域扩展。现如...
正式供热都三天了,为何暖流未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晓丹 11月16日凌晨,烟台正式启动供热,截至11月18日,正式供热已经三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