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一批精心编排的报纸版面凭借对重大主题的深刻把握和精准诠释,以及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表达脱颖而出。
我们特别集纳整理了这些佳作,在探寻其获奖逻辑与创作脉络的同时,一同领略版面背后的独特巧思与匠心深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01
那些获奖作品
【一等奖】
2024年11月21日《浙江日报》要闻6、7版
作品简介:科技报道历来难以做到既详尽又易懂,对此,浙江日报迎难而上。广州江门中微子实验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所使用的2万多个光电管如何能长期安全运行,是该大科学装置的工程难点之一。这一难点被浙江嘉兴一家民企所攻克,其研发的光电管保护罩成为江门中微子实验顺利建成运行的关键。为此,浙江日报提前策划,派出由记者、编辑、设计人员组成的“特种”采访团,深入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进行采编一体化采访。 2024年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光电管安装完毕。浙江日报抓住这一新闻节点,在21日推出打通版面。以消息、深度报道、现场图片和3D图表、手绘相结合,详尽介绍了这一国之重器以及浙江民企作为铸盾人的艰辛与奋发。
【评委会评委推荐语】该版综合运用消息、深度报道、现场照片和3D图表、手绘等丰富手段,打出组合拳解析国之重器,既深入细致又一目了然。尤其贴合内容采用竖打通版的形式,更有力地呈现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深入地下700米的全貌。在图表制作上,创新运用3D建模与现场照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效果生动精准。版面标题制作和文字编辑也可圈可点。该版面创意大胆、制作精细,推出后引发广泛讨论和点赞。
【二等奖】
2024年4月17日《安徽日报》5-8版
作品简介: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次日,安徽日报推出5-8版特别报道。 编辑以“楚风古韵”为出发点,用楚国文物“鄂君启金节”为主体造型,极具楚文化美学特征,富有冲击力、震撼力。采用竖通版面,经过折叠,“鄂君启金节”呈闭合状态,打开后,内页中楚国君王形象和瑰宝重器跃然纸上。这种内外呼应、在物理层面和造型意象上打通一张纸正反面的思路,为报纸版面设计中的首创。作品使用手绘制图,厚重历史与写意表达完美融合。从楚辞中汲取灵感的标题《去故乡而就远兮——楚国迁都之路》彰显浓郁文化意味。整体版面色调雄浑大气,形式内容契合度高,形成“古朴大气而又富含淮楚风韵”的版面氛围。
【初评评语】结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推出创意版面。通过时间轴、都城变迁图等直观展示文化背景;整体设计借鉴鄂君启金节,有强烈的文化意蕴;充满巧思的打开方式赋予更多互动趣味。在常规版面允许的范围内,将空间运用到极致,既保证了信息量,又兼顾了美观度,将知识量巨大、专有名词偏多的考古主题尽可能简洁明快地传递给读者,体现出编辑的用心与功底。
2024年4月30日《中国日报》要闻16-17版
作品简介:中国日报重点策划栏目“匠心”推出风筝跨版报道,从传统非遗、传承创新、体育竞技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风筝文化及其蕴含的古人智慧。 主稿从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切入,由传承人和专家讲述风筝的起源和悠久的历史,详细介绍风筝四艺——扎、糊、绘、放。报道阐述了流传至今的风筝相关民俗,寄托了人们对自然、幸福、健康的美好向往。 配稿从北京国际风筝节的生动场景切入,展示风筝融合传统文化和体育竞技的独特地位。此外,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于4月举办第37届贝尔克国际风筝节,中国作为风筝节首个主宾国亮相。 版面内容编排合理,呈现形式新颖,色彩淡雅,疏密有秩。
【初评评语】版面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选题精当。聚焦国外读者容易产生共鸣的风筝文化,涵盖非遗技艺、体育竞技等多个方面,信息丰富、感染力强。二是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配色淡雅清新,构图重点突出,与版面内容形成很好的呼应。三是全媒传播。风筝是非常适合新媒体展示的主题,视频《“筝筝”日上》不仅是版面内容的补充,而且使主题更加生动可感,提升了传播效果。
【三等奖】
2024年11月29日《新疆日报》要闻2-3版
作品简介:该版以“绿‘锁’塔克拉玛干”为主题,聚焦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治理成果。通过整合文字报道、可视化地图、数据图表、案例图片等多元元素,立体呈现治沙成效:以环形沙漠生态屏障地图标注关键节点数据,结合“7 种‘武器’助锁边”详解治沙技术;用卫星影像对比“绿进沙退”变化,搭配“植绿治沙”现场图片、生态治理大事记等,从工程建设、技术应用、生态效益等角度,全面展现新疆在沙漠生态治理中的实践与成就,版面设计兼具信息密度与视觉美感。
【初评评语】2024年11月28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完成“锁边”,是我国“三北”攻坚战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是人类防沙治沙史上让人震撼的绿色奇迹。《新疆日报》于11月29日在2-3版要闻版面以通版形式做足该新闻。以“绿‘锁’塔克拉玛干”为题,聚焦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治理成果,统领全版;整合文字、地图、数据、照片等多种元素,立体呈现治沙成效;以环形沙漠生态屏障地图标注关键节点数据;结合“7种‘武器’助锁边”详解治沙技术;用卫星影像对比“绿进沙退”……全面展现新疆在沙漠生态治理中的实践与成就。地图是版面的亮点,大而不空,具体直观地传递新闻信息;整版色彩协调,青草绿与沙漠黄的主色调搭配颇为巧妙,意味深长;组版元素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二维码延伸了阅读空间。该版版面设计充分兼顾信息密度与视觉美感,实现了新闻性、专业性与传播性的统一,足见创作团队的策划实力和呈现功力。
2024年12月12日《新华日报》T2-T3版
作品简介: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十周年之际,新华日报推出特别报道,以“蝶变”为主线展现十年发展答卷。报道创新采用竖跨版设计,以展翅“金蝶”为主视觉,通过手绘艺术与数据图表有机融合,打造兼具艺术美感和内容深度的新闻版面。 报道构建“热词看落实+数字亮成绩+十年实践录+分秒新征程”四维叙事体系,既有经济总量连跨7个万亿台阶的硬核数据,又有百姓生活跃升的鲜活故事,更创新打造“精准到分”的实时追踪模块,生动诠释“争分夺秒”的江苏速度。T2/T3竖跨版引入“蝶变”设计理念,利用蝴蝶展翅抽象造型来分割图文,编排错落有致、极具条理,在简约设计中凸显“强富美高”的立体图景,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突破。
【初评评语】是读图时代难得的信息富集类版面。构图雅致、主次分明,信息量大但并不繁乱。各种元素运用灵活娴熟,立体效果图、饼图柱图、手绘头像、线条背景等与文字内容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既独特到吸引眼球,又经得起细细琢磨。在色彩搭配上也有独到之外,彩色与黑白与蝴蝶形状的中心区构图相结合,突出了视觉重点。浅蓝与浅粉的两部分渐变底色,又将多种元素纳入统一视觉。
2024年12月26日《黑龙江日报》要闻5、8版
作品简介:2024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600亿斤新台阶,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实现“21连丰”,总产量、净增量均居全国第一,连续15年领跑全国。面对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黑龙江日报精心谋划,以通版的形式进行强势呈现。版式上,用红色箭头清晰直观地呈现了2013年至2024年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节节攀高并首次迈上1600亿斤这一里程碑的历史进程,箭头所经之处,皆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坚实步伐;文字上,以“五良”融合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关键优势和生动实践;配发评论《21连丰,又一个新开端》提纲挈领,成为点睛之笔;图片运用上,特写镜头和大场景画面相得益彰;版面语言兼具数据深度与政策解读,布局简洁明快且充满喜庆色彩。
【初评评语】该特刊以通版形式展现黑龙江粮食“21连丰”,报道聚焦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这一重大节点,第一时间传递关键信息,以精准数据、权威政策解读彰显准确性。版式设计巧妙,红色箭头串联历史数据,直观呈现产量攀升态势;图片与文字协同,凸显丰收氛围,艺术性与感染力兼具。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传播力较强,为农业工作者注入信心与力量,创新性地将宏大主题具象化,生动诠释龙江担当。
2024年7月28日《北京晚报》头版
作品简介:为迎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主创人员提前一周准备策划思路、制图素材与三套版面设计方案。7月27日,申遗成功消息正式公布,主创团队立即投入紧张的制作流程:制图美编提供遗产点位精细制图素材;跑口记者提供申遗材料;编辑从材料中提取中轴线区域、构成要素分类、各要素历史典故等科普文字素材;版面美编排布图文。 最终,在设计层面,选用中轴线区域俯视图作为版面底纹,凸显厚重感;主图以红色系为主,烘托喜庆氛围;版面中央及四周添加祥云、如意纹样,增添层次感。在内容上,以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为主,用简洁文字介绍各构成要素的历史渊源及当代功能。图文结合,展现北京中轴线何以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初评评语】“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全国乃至全球都关心的热门新闻事件,北京晚报以头版整版进行报道效果突出。即时新闻要想有好的呈现效果,势必需要提前充分准备。主创团队用一周时间准备三套方案,最终选择中轴线俯视图,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与重点建筑相关介绍搭配起来,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版面整体色彩鲜明、疏阔大气,兼具新闻性与实用性,既有艺术地图的美感,也有新闻报道的精当。
02
做对了什么
尽管本届获奖的报纸版面各具特色,覆盖科技、文化、生态、经济等多个重大领域,但它们都体现了一些共同的创作理念和前沿探索,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主题策划精准厚重,紧扣时代与民生核心
这些作品多以重大事件、重要成就或深厚文化为核心主题,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如《守护捕捉 “幽灵粒子” 的 “眼睛”》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前沿科技突破,展现我国科研实力;《绿 “锁” 塔克拉玛干》聚焦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合龙的生态奇迹;《1600 亿斤的增长密码》聚焦黑龙江粮食产量创新高的农业成就,呼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类选题既符合国家发展大局,又能传递正能量,凸显新闻的时代价值。
有的作品深耕文化领域,且视角多元,传播力强。其中《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以中轴线建筑为载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肌理;中国日报的《匠心--风筝》则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涵盖技艺、竞技等内容,兼顾国内文化传承与国际受众共鸣,让文化主题既有深度又具传播广度。
版面设计匠心独具,实现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
优秀的版面设计,不仅要“好看”,更要通过形式创新服务于内容表达。此次获奖的版面均打造了贴合主题的核心视觉元素,具有结构清晰、主题突出、阅读顺畅的特点。《新华日报》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这十年·蝶变》以展翅 “蝴蝶” 为主视觉,既呼应 “十年发展” 的蜕变主题,并以蝴蝶造型分割图文,让版面条理清晰;《楚国墓葬》以 “鄂君启金节” 造型作为封面版面,开篇就营造出古朴的楚风氛围。
以上这些报纸版面的成功,核心在于编辑团队对新闻产品的精雕细琢,其中蕴含的精品意识与工匠精神,为媒体人树立了标杆。
无论媒体环境如何迭代、传播形态怎样革新,成功的版面编排始终离不开对 “人和事” 的深度聚焦,唯有以创意为纽带,让有思想深度的内容结合有情感温度的表达,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