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甲流,为何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创始人
2025-11-14 18:01:5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赵紫宸

今年的流感季,似乎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来自疾控系统的最新监测显示,本季流感已全面进入流行阶段,且以甲型H3N2为主流毒株,占比超过95%。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启动时间提前,也体现在病毒谱系的更替,使多地学校、托幼机构的防控压力提前显现。

与去年主要流行的H1N1不同,今年公众更关心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来得更早?疫苗是否仍有效?去年家中囤的药是否还能用?在流行株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今年的防控重点也正在随之调整。

流感病毒的“主角”换了

日前,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全国已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今年的流感来得比往年更早,传播速度也更快。往年通常要到11月下旬甚至12月才进入高峰,而今年从10月下旬起,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病例(ILI)就开始明显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南方省份的ILI占比已从3月初的低位稳步上升至4.6%,北方也达到5.1%。截至11月2日,当周全国共报告347起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成为主要集中点。

比“早到”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流感病毒的“主角”换了。与去年以甲型H1N1为主不同,今年的主流毒株已明显转为甲型H3N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目前全国总体流感活动处于上升阶段,H3N2亚型在检测样本中占比超过95%,仅有少量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

不少公众因此产生疑问:H3N2是不是一种“新病毒”?毒性是否更强?专家解释,其实并非如此。H3N2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面孔”。

早在 1968 年,一种由甲型 H3N2 流感病毒 引发的全球大流行——被称作“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就已造成全球范围内约 100 万至 400 万人死亡。 那次疫情之后,H3N2 在全球季节性流感中持续循环,成为人类常见的甲型流感亚型之一。

在病毒学上,“H”代表血凝素(hemagglutinin,HA),“N”代表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两者的不同组合(如H1N1、H3N2)就构成了甲型流感的不同亚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流感病毒表面的这两种蛋白会不断发生“微小累积变异”,使原有的免疫或疫苗保护逐渐减弱。一项发表于《eLife》的研究也指出,H3N2病毒的“抗原漂变”速率在流感病毒中最高,传播能力和致病程度亦更强。

正因如此,虽然H3N2早已存在,但它几乎每隔数年就会通过这些“微变”削弱人群免疫屏障,当再次成为主流传播株时,仍可能带来较高的传播风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去年主要流行的毒株是甲型 H1N1,而今年以 H3N2 为主,两者属于不同亚型,人群对 H3N2 的免疫水平相对较低,应增强防范意识。

事实上,今年的流感季不仅在国内提前,日本自10月起就已进入流行期,比往年早了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近期也报告病例明显增加。多国流感监测机构普遍认为,今年北半球流感季的启动时间提前,且可能持续更久。

疫苗、药物与防线

除了病毒类型的变化外,公众关心的问题还集中在“去年打的流感疫苗还有效吗?”“之前囤的药还管用吗?”

关于疫苗,答案是: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更新,配方更贴近当前流行的毒株。

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对疫苗组成进行了调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5年2月28日公布的北半球2025-2026年流感疫苗推荐配方,三价疫苗将包含A/Victoria/4897/2022(H1N1)样株、A/Croatia/10136RV/2023(H3N2,蛋基)或A/District of Columbia/27/2023(H3N2,细胞/重组)样株。

新版指南明确指出,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对甲型H3N2亚型疫苗组分进行了更换。这意味着疫苗的防护靶向性更高、与今年的主流毒株“匹配度”更好。

换句话说,虽然有些人去年或前年已经接种过流感疫苗,但如果当年的疫苗所含H3N2株与目前流行的不同,原有的免疫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正如专家所强调的那样,当病毒“主角”发生变化时,人群的免疫屏障也可能相对薄弱。因此,建议适龄人群尽快接种本年度更新后的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慢性病患者。

那么,今年究竟该打“三价”还是“四价”疫苗?

在选择之前,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四价疫苗比三价疫苗多包含的乙型流感B/Yamagata谱系病毒,近年来在全球人群中的检测几乎消失。多项研究显示,自2020年3月以来,全球尚未确认B/Yamagata毒株的持续传播。

这意味着,如果当前只接种三价疫苗,也不必过于担心防护作用打折。关键在于是否及时接种、是否覆盖主流株(如H3N2)。如果条件允许、预算和供应无碍,选择四价疫苗当然更全面;但公众没必要为了等待四价疫苗而推迟接种时机。

“面对H3N2,去年囤的药还管用吗?”——答案是:目前来看,管用。

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自2025年3月以来,实验室检测的流感病毒样本中,只有少量H1N1毒株(约4.2%)对常用的抗流感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出现了敏感性下降;其余绝大多数H1N1样本,以及所有H3N2和B型流感病毒样本,对这类药物仍保持良好反应。同时,检测的所有病毒株——无论H1N1、H3N2还是B型——都对另一类药物“聚合酶抑制剂”保持敏感。换句话说,这两条抗病毒药物线目前仍然“有效在岗”

具体来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人们最熟悉的抗流感药物之一。过去二十年里,奥司他韦(Oseltamivir)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它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堵门”:当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并组装完成后,需要依靠一种名为“神经氨酸酶”的酶才能顺利“出门”,继续感染新的细胞。而奥司他韦的作用,就是把这道门锁上——病毒被困在宿主细胞内,无法扩散,最终被免疫系统清除。

与之不同,聚合酶抑制剂代表了另一种思路。其代表药物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更像是“切断病毒的生产线”:它通过抑制病毒内部的一种关键酶——端依赖内切酶(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阻止病毒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玛巴洛沙韦在给药24小时内即可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多位临床医生指出,这种“一次口服即可起效”的药物,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李侗表示,玛巴洛沙韦在服用便捷性和副作用方面更具优势,在症状出现初期使用,往往能更快改善病情。不过,专家也提醒,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机”密切相关——越早介入效果越好,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治疗。

综合来看,今年的流感防线正在“同步升级”。无论是疫苗配方的及时更新,还是抗病毒药物的持续有效,都让公众拥有了更多应对手段。

但专家提醒,药物和疫苗只是防线的一部分。真正有效的防护,仍离不开科学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通风、勤洗手、规范佩戴口罩,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尽快就医。

新药与疫苗的研发加速

在今年这场“早到”的流感季中,科研的步伐也正努力跑到流感前面。除了疫苗“配方”的更新、药物疗法日趋成熟外,科研团队与医药企业正加速构建更强的防流感阵营

在药物端,我国的研发步伐已经明显提速。今年3月27日,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由江西科睿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我国首个靶向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亚基的抗病毒药物,适用于12岁及以上、既往健康的青少年及成人。

该药通过阻断病毒复制的核心环节,实现单次口服、全程用药,其全部临床数据来自中国患者,Ⅲ期研究结果显示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并发表于《Nature Medicine》。

紧随其后,6月10日,由钟南山院士团队牵头、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1类创新药——昂拉地韦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靶向甲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亚基的原创药物。

PB2靶点曾被国际药企视为“难以成药”,而昂拉地韦通过“帽结合结构抑制”机制,从源头阻断病毒mRNA合成,被业内称为“切断病毒指令系统”的新方案。《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的Ⅲ期临床数据显示,该药可在24小时内显著降低病毒载量,缩短病程约10%,对奥司他韦及玛巴洛沙韦耐药株同样有效。

7月18日,又一款国产创新药——玛硒洛沙韦片(商品名“济可舒”)由南京征祥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正式获批上市。这是一款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病毒mRNA的转录来阻断病毒复制。与主要作用于病毒包膜蛋白或释放阶段的传统抗流感药不同,PA抑制剂直接干预病毒基因复制的核心环节,具有更持久的抗病毒活性。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张文宏指出,这类新药可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毒转阴时间,而且给药便捷、耐受性良好,为流感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与此同时,疫苗领域的技术路线也在加速升级。

长期以来,流感疫苗的生产路线仍以鸡胚培养为主。但多项国际研究显示,鸡胚培养可能在病毒扩增过程中诱导所谓的“egg-adaptation”(鸡胚适应性突变),尤其对 H3N2 亚型影响更明显。例如,《开放论坛传染病》(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细胞培养与鸡胚培养的四价疫苗后发现,鸡胚适应相关突变可能导致 A(H3N2) 病毒的抗原匹配度下降,从而影响疫苗保护效果。

记者梳理发现,不同于鸡胚培养,细胞培养和重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鸡胚适应所特有的突变,因此能更稳定地保留病毒的抗原结构。理论上,在以 H3N2 为主的流行季,这类技术路线的疫苗通常具有更高的抗原一致性,保护效果也更稳定。

不过,目前我国尚未有细胞培养或重组技术路线的流感疫苗上市,国内现行上市疫苗仍以鸡胚培养为主。

但在研发端,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努力。在细胞培养方向上,我国已有多款基于 MDCK 细胞系(即犬肾源性的持续性上皮细胞系,因易被流感病毒感染、适合大规模培养而成为国际上主流的细胞培养疫苗基质)制备的四价裂解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发阶段。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欧林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艾美疫苗等多家企业均已公告,其基于 MDCK 细胞的四价裂解或亚单位疫苗项目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意味着相关技术路线正走向实质性推进。

面对“早到”的流感季,无论是药物研发,还是疫苗工艺的升级,我国科研和产业体系都在加快推进下一步。随着更多自主创新成果逐步落地,这些努力也将转化为未来流感季更稳固的公共卫生防线。期待在下一个流感季,我们能以更充足的准备和更稳定的信心迎接挑战。

别再让“早到”的流感季,成为一个“措手不及的冬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楚钦樊振东全运会对决时间确定... 新闻荐读 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半决赛,王楚钦将对阵樊振东,时间定在11月15日中午12:30。另一场...
原创 金... 最近,美国国内关于台湾问题的舆论场出现了很微妙的变化。有一部分专家明确提出,要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跟中...
原创 如... 吴石将军牺牲得令人尊敬,但实事求是地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在日本东京炮兵专科学校、...
中方为何当面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 中新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
说唱歌手孩子王“复活”!发长文... 11月14日,说唱歌手孩子王官宣回归。一个月前,他被传在美国遭遇车祸去世,此次他在粉丝群发长文回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