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红堡附近的硝烟还没散尽,伊斯兰堡法院门口的血迹又染红了街道。11月10日至11日这24小时,两颗炸弹把南亚的火药桶再次推到爆炸边缘。印度首都13条生命在汽车爆炸中消逝,巴基斯坦首都12名平民倒在自杀式袭击者面前,两边军队同时向边境集结,战机挂弹待命,这种场面让人恍惚回到今年5月双方战机在空中缠斗的时刻。
爆炸声刚落,指责游戏就开始了。印度媒体一口咬定袭击者背后站着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新德里警方逮捕的数名嫌疑人被迅速打上“穆罕默德军”标签——这个组织常年被印度指控为巴基斯坦的代理人。耐人寻味的是,莫迪政府一边声称调查还在进行,一边让国防部长辛格放出狠话“犯案者无法逍遥法外”,这种办案未结、结论先行的操作,难免让人想起5月空战惨败后印度急需转移视线的窘迫。
巴基斯坦的反应更直接。总理夏巴兹指着卫星地图上的恐怖训练营,直言这是“印度支持的恐怖袭击延续”,国防部长阿西夫干脆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巴方这么激动不是没有理由,“巴基斯坦塔利班”认领袭击后,阿富汗边境立即出现异动。要知道,这个被称作“巴塔”的组织近年来在阿境内训练营突然装备升级,资金流动轨迹直指印度情报网。更关键的是,这次袭击时间点太巧——正好卡在巴基斯坦军方清剿“巴塔”取得突破的节骨眼上。
双方陈兵边境的架势看着吓人,但真要打起来还得掂量掂量。印度这边,5月那场“6:0”的空战惨败还隐隐作痛,六架战机被巴军击落,三架“阵风”战机报废的教训太深刻。当时印度以为能像2019年那样对巴实施“外科手术打击”,结果撞上了中巴联合打造的防空体系。现在莫迪嘴上强硬,心里应该清楚,没有绝对把握挑战有歼-10C和预警机加持的巴基斯坦空军,贸然动手只会重蹈覆辙。
巴基斯坦同样不想扩大冲突。虽然靠着盟友支持在军事上不落下风,但国内央地矛盾、府院之争已经让政府焦头烂额。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虎视眈眈,中巴经济走廊的安保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时候和印度全面开战,等于给内部反对势力递刀子。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大国的牌局。爆炸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第一时间表态“坚定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这话看似常规,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印度一直想借反恐之名对巴实施跨境打击,中方的表态等于提前堵死了这条路。更微妙的是,就在恐袭前两周,阿富汗外长穆塔基刚访问过新德里,印度宣布将驻阿机构升级为大使馆。这种拉拢阿富汗塔利班制衡巴基斯坦的意图太明显,可惜“阿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既收印度的人道主义援助,又默许“巴塔”在边境活动,玩的就是平衡术。
中方的支持背后有盘大棋。瓜达尔港的油气管道还在延伸,中巴经济走廊的公路网已经贯通到伊朗边境。如果巴基斯坦陷入战乱,中国投入62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可能打水漂。更长远看,印度若借机削弱巴基斯坦,下一步完全可能联合西方在藏南方向搞事。这种连锁反应北京不可能不防。
现在印巴边境的士兵们紧握钢枪,但扣不扣扳机,还得看大国的眼色。莫迪需要一场“可控冲突”来挽救下滑的支持率,巴基斯坦要用强硬姿态震慑内外对手,而中国要的是地区稳定。这三股力量的拉扯,决定了南亚是走向谈判桌还是战场。不过有个道理不会变:谁想用恐怖袭击当导火索点燃战争,最终很可能烧掉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