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政大内需,如何实现“带娃自由”
创始人
2025-11-12 20:02:39

编者按:

一技托举万家烟火,方寸服务幸福民生!今年是“南粤家政”工程实施六周年,从技能培训的“精准滴灌”到服务标准的“迭代升级”,从从业者的“职业蝶变”到千万家庭的“生活焕新”,这项扎根南粤大地的民生工程,早已成为连接就业与民生的“暖心纽带”。

广东省第四届“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将在佛山顺德擂鼓开赛。广东人社联合南方网推出“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深入行业一线,解码家政技能如何成为撬动就业富民、幸福民生、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杠杆”,全景呈现“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生动实践。

托育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未来。本届广东省“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大赛有一项创新设置,即在原有育婴员、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四个赛项的基础上,增加“保育师”新赛项。

这一新变化折射出的是,广东正不断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一边是越来越大的从业规模,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家庭信赖,高技能串联起高质量就业与高品质生活,让托育服务成为开启庞大内需市场、全面提振消费活力的“金钥匙”。

托希望:一技之长破解育儿焦虑

带着孩子读绘本启蒙知识,教会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每周至少5天,李绮霞都会来到客户家里,为0至3岁的婴幼儿开展早教。“90后”的她既是一位家政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一名具有7年从业经验的育婴员。

“一名合格的育婴员,要做的绝非‘看好’孩子这么简单。”在为客户服务之余,李绮霞还不断“充电”学习,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她报名参加“南粤家政”培训班,进修托育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比赛成为她提升技能的“练兵场”,在广东省第三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她荣获育婴员项目一等奖。

新手父母不会带娃怎么办?二孩家庭如何兼顾工作与生活?月嫂是否能真正照顾好孩子?这是当下许多年轻家长的烦恼所在。

李绮霞介绍,“南粤家政”工程技能培训内容从孕期营养指导到产后康复护理,从婴幼儿早教启蒙到儿童行为干预,全链条覆盖生育全周期,不负所“托”解后顾之忧。

更强的专业度才会带来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托育人才的技能提升直接转化为家庭的生育信心。据了解,广东组织开展托育从业和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超过20万人次参加;全省超200所院校开设托育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超14万人;保育师、育婴员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共发证13万人次。

以“技”之长,补民生之短。“南粤家政”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托起幸福希望。

促就业:双向循环激活消费市场

托育服务托起的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巨大的就业与内需市场。在广东,随着育婴员、保育师技能不断提升,“服务—消费”双向互促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凭本事吃饭”不再是一句空话,“拉满”的技能值变为从业者的袋中红利、眼中光芒。收入和价值感提升之下,越来越多人加入托育服务的行列,甚至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像育婴员李绮霞这样的“90后”甚至是“00后”年轻从业者并不在少数。

就业的扩容带动消费的升温,高技能人才提供的专业化、规范化托育服务让消费者更有“买单”欲望。“我愿意为更优质的托育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家住广州的王女士是一位2岁孩子的母亲,她向记者表示,育婴员的技能水平是她在聘请时衡量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作为“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达7.6万亿元,一个新蓝海正在被激活。

在东莞市洪梅镇黎洲角村“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一群妇女正在接受母婴护理技能培训,完成从农村灶台走向职业舞台的华丽转身。2024年,该服务站培训本地家政从业人员近500人次,年均为当地村民提供家政服务512次,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充分就业。

可以看到,托育服务不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县域“下沉”市场释放出消费“向上”潜能。以技能提升为抓手,“南粤家政”擦亮“增城妈妈”“河源阿嫂”“丹霞月嫂”等托育劳务品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家政从业人员占比与农村家庭服务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同时,基层服务站在县域全覆盖,也使农村家庭获取育儿服务的成本降低。“这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高级讲师张素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消费新热点也是就业新渠道,托育需求反过来又催生了大量岗位。从城市到县镇,技能之火点燃供需两旺“新引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主动脉”。

育未来:多方协同重塑产业格局

串珠成链、以点带面,以技能为笔,广东第三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

在政策端,广东出台多项支持措施,“技能提升—服务供给—生育激励”闭环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今年5月印发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到,加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202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也提出,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和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等面向托育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

在主体端,广东大力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托育人才。广东全优加家庭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评链主企业,“我们打造‘南粤家政’母婴实训基地及测评师项目,建立智慧托育产教融合中心,实现托育消费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该公司副总裁程映雪分享道。

高技能加成之下,托育产业的消费前景不止在其托育本身。张素珍指出,专业化的托育服务显著减轻家庭负担,释放出的女性劳动力可转化为消费主力,带动母婴用品、智能设备、保险服务、儿童健康等新业态加速发展,还催生了“医育结合”等复合型服务新模式。

“职”面机遇,“育”见未来,“南粤家政”工程这把“金钥匙”,将技能培训转化为生育动力、将服务升级转化为消费活力、将政策创新转化为发展潜力。当育婴员用专业技能守护新生儿健康“第一道防线”,保育师以科学理念开启孩子智慧“第一扇门”,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之中,“消费马车”跑起来,内需潜力放出来,经济活力强起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三阅兵照片为何火爆出圈?新华...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当下,如何让有着94年发展历程、带着最深厚传统的国家通讯社,焕发新活力,展现新...
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 70多年前,麦当劳与汉堡王作为现代快餐行业的“奠基双雄”在美国诞生。两家企业都以“汉堡、薯条、碳酸饮...
西贝舆论风波整整2个月,生死如...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关系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行业。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
一颗鸡蛋,如何讲好军事故事?丨...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摄影 辜鹏博 炸弹和鸡蛋、枪杆子和菜篮子,记者如何讲好军事与民生的故事?...
拼音教学改革观察:幼小衔接阶段... 今年秋季,全国一年级新语文教材落地满一年,教育部重申的“零起点”教学原则也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