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元3世纪,东西方都是内弯战刀,为何800年后又爱上外弯刀
创始人
2025-11-11 22:00:35

确实,在公元1世纪到3世纪这段时间,东西方都出现了内弯刀。不过,这些内弯刀与后来的廓尔喀军刀有所不同。比如,汉代的环首刀、达西亚的战刀、色雷斯的大砍刀等,它们并没有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短小。并非所有的内弯刀重心靠前,做得短小。比如色雷斯大砍刀,出土的14把大约属于公元1世纪的版本,长度在110到145厘米之间。这个长度并不短,反而是相当长的。因此,内弯刀做不长的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以色雷斯大砍刀为例,保加利亚发现的这些刀具,长度都在110到145厘米,足以证明内弯刀并不短。事实上,公元1世纪,冶铁技术虽然刚刚发展,但已经能制造出这么长的内弯刀。而与之相对的,明代戚继光抗倭时,面对的日本大太刀,长约五尺(约145厘米),与色雷斯大砍刀的尺寸几乎相同。也可以看出,冶金技术并不是影响武器长度的决定性因素,更多的是出于挥舞方便的考虑。

那么,内弯刀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呢?为何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这种设计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笔者曾特别定制了一把仿汉代的内弯环首刀,来测试它与外弯刀的性能差异。

为了更精准地还原汉代环首刀,笔者挑选的这把刀是日本出土的,原为东汉朝廷赠予邪马台国的内弯环首刀。这把刀的内弯曲度较为明显,测试起来更加直观,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两者的差异。

有趣的是,流传至今的汉代内弯环首刀,大部分弯曲程度较小,这使得有些人误以为它的弯曲是由淬火应力所致,并非设计故意弯曲。通过这把刀的弯曲度,可以明确证明,汉代内弯环首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非由于应力造成的自然弯曲。

笔者做了多种试斩测试,劈砍不同物体以感受内弯刀的性能。初步的斩砍测试中,无论是砍肉,还是砍其他物体,内外弯刀的表现差别并不明显,基本都能轻松一刀两断。

然而,当笔者尝试斩击空水瓶时,区别就变得更加明显。空水瓶重量轻,若挥刀速度不够快,或角度不够准确,水瓶容易被弹飞,而非被斩断。这类测试需要一定技巧和刀的锋利度。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内弯刀在砍不中动物体时的切割力明显优于外弯刀。尤其是在斩击空水瓶时,内弯刀能够更好地勾住物体,从而增强斩切效果。而外弯刀则容易把物体弹飞,导致斩切力无法完全发挥。

从实战角度来看,内弯刀与外弯刀的差异也很明显。如果敌人看到刀锋朝自己斩来,通常会本能地躲避。此时,内弯刀的独特弯曲设计反而能让对手的后退动作加深伤口,因为刀尖会勾住敌人。而外弯刀则可能让对方躲避的同时,部分刀锋被避开,造成的伤口更浅。

从这种角度来看,内弯刀在当时的普及是因为铁器时代的到来,让钢铁的韧性提高,各国纷纷研究如何使武器在大力挥砍时更具杀伤力。因此,内弯刀应运而生,成为更适合这种需求的武器。

然而,内弯刀很快就开始被淘汰。汉代之后,内弯刀越来越少见,西欧也很快弃用了内弯刀,直刀和直剑成为了主流。这一转变直到宋代,外弯刀才重新被引入并普及,主要是由突厥人发明的外弯刀,通过辽国传入大宋,并迅速在各国流行。

无论是内弯刀换成直刀,还是直刀换成外弯刀,各国都在大约同一时期做出了这一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这与当时的战争形态有密切关系。内弯刀大约从公元1世纪开始流行,到公元3世纪逐渐减少。这段时间,骑兵战术尚未完全成熟,甚至三国时期的中国都没有马镫。

内弯刀虽然斩击威力强,但并不适合骑兵使用,因为如果没有精准的切割,骑兵受到的冲击力会加大,刀具可能会脱手,甚至把骑兵从马上拽下来。因此,内弯刀更适合步战,骑兵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至于步兵的使用,内弯刀需要较大的挥舞幅度,动作更为暴露,而且破绽较大。面对有甲的敌人,内弯刀的劈砍威力会大打折扣。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披甲敌人,各国逐渐转向使用直刀或直剑,因为这类武器更适合刺入甲缝。

随着战斗形式的发展,外弯刀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骑兵战术中,外弯刀表现尤为突出。在骑兵冲锋时,外弯刀能够通过弯曲的刀锋进行拖割,省力且能造成更长的伤口,使敌人失血更快、难以包扎。而步兵使用外弯刀时,能够通过拖割产生长伤口,同时还可以迅速转为格挡或刺杀。

外弯刀的这种优点让其在骑兵和步兵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武器的演变就是越来越强大,认为后来的刀比早期的刀更优秀,但事实上,武器的发展更多是根据战争形态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后期的武器并不一定在早期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好。

例如,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外弯刀,但由于当时的战争形式并不适合这种设计,外弯刀没有流行开。此时,内弯刀的切割力更为强劲,因此在当时成为了最理想的武器。无论内弯刀还是外弯刀,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取决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需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农...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流行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了农村通公路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把村里的...
西班牙国王访华,首站为何是成都... 站上“世界前台” 关键时刻,中西再度走近。 昨天(11月10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率团抵达成都,...
原创 公... 确实,在公元1世纪到3世纪这段时间,东西方都出现了内弯刀。不过,这些内弯刀与后来的廓尔喀军刀有所不同...
原创 泰... 11月中旬,泰国王室做了一件让外界意想不到的事: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亲自带着王后访华,一改长久以来“避谈...
华为余承东详解为何会晕车:大脑...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今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