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那帮老爷们的政治智慧,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英国和美国了。不过,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没啥历史底蕴,和英国的政治智慧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的。
英国人搞“政治平衡”这一套确实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制衡”更是一绝。
倘若三战发生的话,怎么站队,跟着英国准没错。当然了,这只是一种调侃,只不过这种调侃里面,还真值得细细琢磨。
从历史上看,英国的决策确实是赢多输少。
往远的说,1585年荷兰独立战争,1588年英西海战,1756年七年战争,都是英国胜。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那么强,打穿英吉利海峡也不是不可能,结果却是英国赢了。
还有反法战争,一战和二战,哪边有英国哪边赢。
当然,在一些局部问题上,他还是有失败的。
比如巴勒斯坦苏伊士危机,该输也输。
但在大方向的问题上,英国几乎做对了所有政治选择题,英国为啥这么厉害?是昂撒人专精政治吗?
并不是。
其实这个政治选择题并不难,你随便找一个略懂的人,仅凭常识他也能蒙个50多分。
那为啥还有那么多国家老是选错呢?
举个二战例子吧,二战博弈最有代表性了,比如日本是最经典的。明知对美国开战是死路,偏偏脑子一热偷袭珍珠港。
这选择题简单吧,可日本帝国就是选错了。
到底为啥呢?
因为背后总有一堆解不开的利益疙瘩。
高层一群人围着桌子吵,各有各的算盘,最后啥也定不下来。
日本,他不知道美国人硬茬吗?
他比谁都清楚。
可美国制裁越来越紧,经济每况日下,再不打一仗,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老百姓估计得闹了。
但你要说打,打谁呢?
关东军的脊梁骨早就被苏联打断了。
只有海军,自打战争爆发之后,基本上就是按兵不动。眼瞅着陆军那帮死对头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海军的中下层军官,其实早就按耐不住了。
日军中历来就有以下克上的老传统了。
所以,即使当时日本海军不乏一些明眼人,知道去招惹老美就是作死。但大势就摆在面前,逆风而行是走不动道的。
所以说,政治选择题的难度不在于怎么选,这谁不会啊。难的是怎么打破选择障碍,把那一团乱麻的利益矛盾理顺了,最后还能勾选那个正确答案。
而英国是怎么做的呢?这里就提到一个政治术语叫平衡决策,说白了就是互相妥协。
每当面临重大决策,贵族议员们争来争去不知道怎么选。
这时候保守派就会站出来和事啊,都别吵,我提出一个办法,你们跟着选,谁要不满意说出来,大家折中一下,各退一步。
这就是英国高校决策的关键。
这个平衡决策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宪章。
当时国王胡乱征税,没收贵族土地,很快激起了贵族反抗。怎么反抗呢?问题就出现了,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给国王抓过来对峙,逼他签一个文书,不准国王以后独断行事。
然而呢,这个方案迟迟得不到表决,因为贵族也不团结,有些被欺压太狠了,他们主张兵变。
老贵族呢则还指望着国王撑腰,他们建议吓唬一下国王,让他收敛一些就完事了,还有的只是想要回来土地。总之就是一盘散沙,做不出决定。
然而,国王越逼越紧,对外战争节节失利,战争税负日益沉重。
没办法了,大家再次齐聚一堂,各自妥协了。
大家一人写一条诉求,再合并到一起逼国王兑现,这就是日后63条的大宪章。
可以说,大宪章开了个头,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平衡决策就成了传统。
你看,不管是美国独立战争,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处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比如反法战争,当时拿破仑法国在欧洲一家独大,英国想给他搞下来,议会就搬出来结盟战敌想在法国周围扶起一个反法联盟,但很多人不同意啊,海军上将纳尔逊就认为自己的皇家海军天下无敌,直接干翻法国不是问题。
但财政又觉得直接开战国库吃不消,不如资助欧洲人,让他们去打。
有人甚至建议直接登陆欧洲作战,闹到最后妥协了,皇家海军只负责封锁,财政则只出资援助俄普奥,最后是远征军,等到法军不行了再登陆。于是,一份堪称完美的反法同盟战略有了,既规避了直接开战的风险,又最大化发挥了英国的战外实力。
同样的事情,搁德日身上,这俩莽夫恐怕早就开战了。
要是搁美国身上,政策估计又是朝令夕改,最后撂挑子不管了。
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有个重要的操作,就是搅乱了中东,让同盟国后花园起火,直接给奥斯曼帝国拉下马。
英国议会当时给的总体战略,是尽可能拉拢敌对势力反抗奥斯曼,但是该支持谁呢?
有人建议全力支持阿拉伯起义军,有人建议拉拢犹太人,还有人说借沙俄之手干垮奥斯曼。
最后三方妥协了。
英国一方面给犹太人画饼,弄了个贝尔福宣言,帮忙干垮奥斯曼,就准许你复国。然后又忽悠阿拉伯人说,事成之后帮你们建立一个横贯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帝国。最后,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支援俄国作战,这三管齐下,闹得奥斯曼周边到处是战火连天,开战不到两年就接近崩溃了。
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平衡决策就更经典了。
1940年,英国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挪威、法国相继沦陷,现在的总体战略肯定是战斗到底,但是接下来怎么进行呢?
议会吵成一片,工党建议继续高强度作战,保守党则主张继续战争,但不升级强度,而绥靖派还在幻想和平,自由党不知道该怎么办。
丘吉尔怎么做的呢?
他先把亲德的温莎公爵赶出欧洲,打压绥靖派。然后贿赂工党,咱组成一个战时联合政府,你只要支持我们保守党,那就可以安排一个副首相的职务给你们干。
最后给自由党也安排了一些职务。
如此一来,分裂的内阁瞬间便凝结到了一起,将继续战争的正确路线一路走到底。
这就是英国的平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