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时期,儿童作为易感染人群,他们的流感症状识别与护理问题备受家长们的关注。为此,记者专访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轩永立、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中医专家任妍睿,请他们为市民提供儿童流感科学防护指导。
急性起病伴高热,婴幼儿症状不明显
据轩永立介绍,儿童流感多为急性发病,体温可快速升至39℃—40℃,伴随畏寒、寒战、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儿童流感与成人流感症状存在明显区别:
一是发热程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
二是消化道症状更突出,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
三是婴幼儿症状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发热、烦躁、喂养困难,新生儿则更易出现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隐蔽症状,需家长高度警惕。
轻症患儿做好4点,密切监测病情
对于轻症流感患儿,轩永立建议进行居家治疗与护理,同时需密切留意病情的变化,具体措施包括——
注意休息与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多补充水分,搭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膳食,以增强抵抗力。
加强卫生防护措施。要勤洗手、勤通风,当患儿咳嗽时,需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并及时清理污染物。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好口罩,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进行病情监测。密切留意体温变化,着重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加剧。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状况,需及时就医。
规范用药。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中医药防治流感,核心是扶助“正气”
针对市民关心的中医药预防流感问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任妍睿表示,中医预防流感的核心是扶助“正气”——即免疫力。
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饮食清淡营养,少吃油腻、甜腻食物;23时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
体虚易感冒人群,可用黄芪、白术泡水补气固表;流感流行期间,可饮用金银花、芦根泡的茶饮清热解毒。
若已感染流感,中医药治疗需辨证施治。使用中成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区分寒热证型(风寒症表现为怕冷、流清涕、吐白痰;风热证表现为高热、流黄涕、吐黄痰),无法分辨时需咨询中医科医生,避免误用。
还可采用刮痧、拔罐、针灸、艾灸、中药泡脚、小儿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