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落下帷幕,中国网球赛季渐入尾声。自9月中旬起,9站国际网球巡回赛在我国多地举行,“中国赛季”品牌化效果初显,各项赛事交出亮眼成绩单,也写下许多温暖的网球故事。
赛事精彩
10月17日,2025奥克斯·宁波网球公开赛赛场,中国“金花”朱琳在比赛中。 胡学军 摄
“在国内比赛,感觉特别好,希望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为球迷奉献更多精彩。”中国球员朱琳在宁波网球公开赛上爆冷击败世界排名第六的俄罗斯选手安德列娃,闯入女单八强。
随着“中国赛季”到来,多名中国球员在主场观众的热切期盼中,用一场场拼搏创造惊喜与感动。
9月21日,在浙江杭州进行的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250杭州网球公开赛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2比1战胜俄罗斯选手梅德韦杰夫,晋级四强。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杭州伢儿”吴易昺在杭州网球公开赛力克俄罗斯名将梅德韦杰夫,时隔两年再度跻身ATP巡回赛四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场胜利。”赛后吴易昺坦言,在家乡实现突破,意义非凡。
10月6日,白俄罗斯选手萨巴伦卡(左二)、中国女子网球选手郑钦文(右二)等在开幕仪式上。当日,2025年WTA武汉网球公开赛开幕仪式在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阔别赛场88天,温网后接受肘部手术的郑钦文在中国网球公开赛复出,“球迷们的支持,坚定了我重返赛场的决心。”她在首秀中取胜,并展现了更具攻击性的技战术风格。因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她在第二场比赛决胜盘选择退赛。“为了更长远的职业生涯,我不想冒险。”球迷们理解郑钦文的选择,并期待她康复归来。
10月4日,商竣程在比赛中发球。当日,在2025年ATP上海网球大师赛男单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选手商竣程2比0战胜俄罗斯选手卡恰诺夫,晋级下一轮。 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上赛季的成都网球公开赛冠军商竣程,本赛季经历脚部手术后状态有所起伏。但他调整心态,在上海网球大师赛首次击败世界排名前十的球员,晋级大师赛32强。“这次胜利让我迈过了心理上的一道坎,未来会更加自信。”商竣程说。
10月8日,张帅在比赛中回球。当日,在2025年WTA武汉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选手张帅2比1战胜罗马尼亚选手科斯蒂亚,晋级下一轮。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36岁的张帅在中国网球公开赛和武汉网球公开赛均闯入女单第三轮,广网闯入四强,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了不少观众。每场比赛后,她都真诚感谢球迷,也鼓励自己。“我对现在的我很满意,更好的我还在路上。”张帅说。
消费活跃
2025年ATP上海网球大师赛男单决赛现场。 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上海网球大师赛票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吸引了约25万人次现场观赛,官方纪念品总销售额超2000万元。中国网球公开赛迎来客流与消费高峰:国家网球中心累计入园人数达36万人,整体票房收入达8800万元,综合消费额超过3600万元,多项数据刷新历史纪录。
人流如织的园区、精心设计的纪念商品、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各地赛事打造沉浸式网球嘉年华,将球迷的观赛热情有效转化为消费动能。
上海网球大师赛推出700余款官方纪念品,爆款单品“爆炸头”网球挂件频频“出圈”,每次补货均被抢购一空。杭州网球公开赛开设特色市集,实现展位数量与销售额同比翻番。“我们从单一办赛转向造场景、建生态,以赛事为纽带,连接消费、产业与城市发展,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杭州网球公开赛赛事总监孙雷说。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体育赛事正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数据显示,上海网球大师赛有大量现场观众来自外地,其中有10%来自境外,今年赛事将离境退税服务延伸至比赛现场,提升境外观众体验。武汉网球公开赛期间,武汉市同步发放总额超10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并推出“乐享武网游武汉”融合套餐,带动赛事及相关活动实现综合消费超7亿元。
小小门票,激活文旅大生态。在北京,持中国网球公开赛票根可享八达岭长城等景区门票折扣,并在大运河博物馆等10家文博场馆享受免预约入场、特展优惠等权益。成都网球公开赛则加入“蓉票有礼”票根优惠计划,持票球迷在享用美食、入住酒店或游览景点时,可获得专属折扣与便利服务。
促进交流
“谢谢你们的支持,我爱你们!”塞尔维亚名将德约科维奇在上海网球大师赛赛后,多次用中文向球迷表示感谢,签名时还用汉字写下“德”“福”。
精心制作的加油海报、创意十足的手工礼物、整齐响亮的助威口号……中国球迷的真诚与热情,让很多海外球员感动与惊喜。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昵称,成为球员们难忘的“中国记忆”:从北京到武汉再到宁波,意大利选手保利尼已能熟练回应“保总加油”的呐喊;澳大利亚球员德米纳尔欣然接受“小野兔”的可爱称呼,并在镜头前开心签下这个名字;美国球员佩古拉不仅迷上了奶茶,还在社交媒体上以“大富”自称,融入感满满。
“中国赛季”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人文画卷。宁波网球公开赛精心安排了多项文化体验活动:球员在东钱湖陶麓文化街区体验宋式点茶与香道,在鼓楼惬意打卡,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庆安会馆亲手制作传统定胜糕……“将体育赛事与地方文化融合,既让球员在紧张赛程中放松身心,也为宁波的文化传播打开了另一扇窗。”宁波网球公开赛联合赛事总监沈鸿说。
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前沿科技的应用也赢得球员和观众的赞叹。中国网球公开赛园区内,自动巡检机器人、无人驾驶接驳小巴高效运行,煎饼机器人、咖啡机器人为赛场内外增添乐趣。武汉网球公开赛邀请美国名将高芙探访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她兴致勃勃地跟随机器人学习太极拳,沉浸式感受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国赛季’非常有创意,我对下一赛季充满期待。”高芙说。
创造中国网球独特品牌价值
“中国赛季”的品牌化构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创新实践。
2025年是“中国赛季”的启幕之年。目前赛期接近尾声,集群效应和联动效果突显。
从社会价值看,彰显新型举国体制,提升赛事影响。“中国赛季”各站赛事之间通过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在门票销售、产业规模、媒体传播等方面大幅提高,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赛事传递的健康生活理念和文明生活方式,也对广大市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经济价值看,放大赛事流量,带动消费增量。各城市持续投入,有效带动了城市及周边形成商业、旅游、餐饮、文化消费等产业链。像“成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套票类的联动产品,更突显了“中国赛季”的整体价值。
从文化价值看,增强情感链接,传播中国文化。“保总”“大富”“小野兔”等中文昵称,被外国球员们开心认领;小狗波比在宁波网球公开赛担任“赛事总监”,与球员互动;多名外国球员在社交平台展示来华参赛、旅行的美好经历……“中国赛季”不仅是赛事品牌,也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
从竞技价值看,发挥主场优势,提升竞技实力。我们统筹“中国赛季”外卡权益,为数十名中国球员发放外卡。这些外卡让张帅、朱琳等网坛老将焕发青春,让袁悦等中坚力量在家门口丰富了积分账单,让张瑞恩、邵羽杉等青少年选手获得更多与高手同场竞技的机会。
本赛季结束后,我们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深入详细总结,为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区域协同的“中国赛季”发展模式积累经验,为构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职业网球赛事品牌奠定基础,为推动中国网球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2025.10.27 第13版
(作者 白喜林为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 李硕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