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些年总是喜欢在国际舞台上摆出一副“老大”的姿态,动不动就指责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美国总觉得中国崛起对它构成威胁,认为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把中国压下去。但是,有一位美国专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却一直在对美国政府喊话,警告他们这么做下去,最终受害的会是美国自己。
米尔斯海默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专攻国际关系,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核心观点非常尖锐:大国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结构性的必然,而中国的崛起使得美国不得不反应。如果美国继续与中国对抗,只会把自己拖垮。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米尔斯海默的背景。他1947年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庭属于工人阶级。他小时候搬到了韦斯特切斯特郡。1965年,他进入西点军校,1970年毕业后加入空军,服役了五年,退役时已经是上尉。退役后他选择转行,开始攻读国际关系学位,并在1974年获得南加州大学的硕士学位,1980年在康奈尔大学拿到博士学位。1982年,他进入芝加哥大学工作,从助理教授一直做到了正教授,并最终成为了杰出服务教授。米尔斯海默还出版过不少著作,其中1983年的《常规威慑》和2001年的《大国政治的悲剧》都非常著名,并获得了奖项。他的理论核心是,国家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总是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权力,进攻往往是最好的防御。因此,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引发冲突,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就是如此。
米尔斯海默从200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中国崛起的问题。2001年,他在书中写道,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改变亚洲的力量格局,美国会为了制衡中国而组建联盟,因为中国想要主导亚洲,就像美国主导西半球一样。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米尔斯海默在2005年曾在澳大利亚的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是和平的。2006年,他又在一篇杂志文章中说,中国的崛起是非和平的。2010年,他在《中国国际政治杂志》上写文章,分析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当时,他已经预言了美国可能会采取军事手段进行回应,因为中国的区域霸权追求必然会引发冲突。他还曾参加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节目,提醒澳大利亚要警惕中国崛起,指出与中国结盟的风险。2012年,他又在渥太华大学发表演讲,阐述中国无法和平崛起的原因。这些观点贯穿始终,米尔斯海默始终认为,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是无法避免的。
进入2010年代后期,米尔斯海默对美国政策的警告变得更加直白。2021年,他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不可避免的竞争》,批评美国的接触政策是一个战略性错误,这不仅加速了中国崛起,也导致了新冷战的出现。他指出,美国认为只要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就会变得更加民主,不会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然而现实却是,中国的经济不断腾飞,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美国现在面临的对手,比冷战时期的苏联更加棘手。因为中国不仅经济体量庞大,人口众多,科技进步也非常迅速。美国想要遏制中国的崛起,但这一策略让美国的资源分散,经济负担加重。米尔斯海默举了个例子,美国在亚洲部署军力,通过联盟和制裁来围堵中国,这样的做法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反而使得美国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进展变慢。
米尔斯海默特别强调,美国无法显著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2023年,他在YouTube的访谈中提到,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北京的外交政策更加自如,因为中国本身就是现实主义者。2024年,米尔斯海默还专门访问了中国,在清华大学和人民大学分别进行讲座,并与阎学通进行关于全球秩序和中美关系的辩论。此行引发了新加坡智库的分析,认为他的访问加强了中国对于美国政策的叙事。
2024年,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米尔斯海默再次指出,制裁和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大,而中国有更强的能力克服这些外部压力。他指出,美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效遏制中国,关税战的结果是,中国的经济受损较少,而美国自己则受到更大的伤害。米尔斯海默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制造业已经衰退了几十年,国债已经达到35万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上升,国防开支的利息已经超过了军事预算,如果不解决这些内部问题,对外硬与中国对抗只会让美国的困境更加严重。
回顾美国这些年的政策,米尔斯海默认为,当前美国的做法是自掘坟墓。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先后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科技出口,组建AUKUS联盟,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可是,结果呢?中国的经济仍然在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17万亿美元,虽然美国的GDP为25万亿,但中国的增速明显较快,制造业已经是全球第一。米尔斯海默在2023年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指出,中美之间的对抗有升级为核战的风险,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他认为,美国一方面支持台湾军售,派兵驻扎,这使得局势更加紧张。而中国一直承诺要和平统一,然而美国却不断加剧这一冲突。
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可以通过“修昔底德陷阱”来理解,换句话说,崛起的国家和守成的国家之间,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米尔斯海默认为,如果美国能聪明一点,就应该调整战略,避免与中国死磕。2024年10月,在他访问中国后,米尔斯海默总结道,美国应该接受多极化的世界格局,现在世界已经变成了三极: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他认为,冷战后美国一直处于全球霸主地位,但这种局面已经过去,继续对中国进行围堵,只会加速美国的衰退。因为美国的资源有限,它在中东和欧洲的牵制力量,使得美国无法全力应对中国。米尔斯海默在2023年的澳大利亚巡讲中提到,美国无法同时应对三场代理战争——乌克兰战争、加沙战争和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此外,美国国内的政治局势也不稳定,派系斗争严重,这使得美国的全球战略陷入困境。
米尔斯海默不仅批评中国,还批评美国在中东和欧洲的政策。像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他认为这些战争浪费了美国大量的资源和国力。至于中国,他坚持认为,美国的最佳利益是通过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来维护其全球地位,但现在这一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2024年11月,新加坡的分析指出,米尔斯海默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因为他的现实主义观点得到了政府的推广。他的理论推动了对话,但美国政界的鹰派势力却视而不见,不愿听取他的意见。
从现实角度看,美国的衰退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制造业外流,创新越来越依赖移民,而移民政策却一团乱。科技领域,中国在5G和人工智能方面逐渐迎头赶上,而美国则通过禁华为等手段来遏制中国,但这一做法同样也影响了美国的公司。米尔斯海默在2019年的一次辩论中指出,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增长,那么30到40年后,美国可能不得不将大部分军力部署到亚洲。然而他也承认,美国的困境非常深刻,国债的利息已经超过了国防预算,面临着破产的风险。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在逐渐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用本币进行贸易,这加速了美元去中心化的进程。
米尔斯海默的观点虽有争议,但他的分析基